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乡音乡情乡韵成首届农民文艺会演主色调

乡音乡情乡韵成首届农民文艺会演主色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2 15:06:49 人浏览

导读:

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以下简称会演)11月10日在苏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2个
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以下简称会演)11月10日在苏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队的各民族农民演员,在为期6天的,以讴歌农村新发展、展示农民新风采、开创和谐新境界为主题的会演中载歌载舞,表达了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憧憬,浓郁的乡音、乡情、乡韵成为整个会演的主色调,非遗节目再度成为亮点。此外,本届会演规格高、规模大,仅演职人员就有2500多人,演出140余场。可以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是中国民间文艺的一次大盛会,苏州城也因此显示出不同以往的热闹景象。“非遗”让观众大开眼界 河南省参加会演的节目,以反映中原农村生活意趣为主。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他们对黄河农耕文明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精彩展示。这些节目包括:来自信阳市欢快沸腾的民间打击乐《锣鼓十八番》、来自鹤壁市的融入时代元素的唢呐曲《百鸟朝凤》和反映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艰辛和乐趣的歌伴舞《捏泥娃》,以及来自许昌市的民间音乐“筹”独奏吸引了当地观众。其中尤以传统音乐舞蹈节目《大铜器》最为震撼。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大铜器源于皇帝元妃中华民族之母嫘祖故里的河南省西平县,是一种风格独特、传承久远的民族民间闹年打击乐,属隋唐燕乐遗音,距今天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大铜器以响铜制作的大铙、大镲、大鼓为主,除表演时撼天动地以外,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明快、振奋精神,而且曲牌众多、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演奏人员告诉记者,要演奏好并不容易,没有几十年工夫很难控制自如。因为大铜器的演奏技巧很多,比如撂铙、撂镲、传铙、传镲、闷铙、闷镲,还有翻转、对击等。曲目也多以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内容,表演起来粗犷豪放、幽默诙谐。2007年大铜器还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记者了解到,本次会演有不少非遗类节目被搬上舞台,像湖北的原生态音乐《峡江船工号子》《土家撒叶儿嗬》,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波蛇灯》等一批节目。而河南的“筹”,外观与竖笛差不多,虽然没有列为“非遗”项目,甚至在《中国音乐词典》中也找不到说明,但其历史相当悠久。演奏者告诉记者,这种乐器不好演奏,而且已频临灭绝了,据说在河南相国寺内藏有一支。山东省代表队参演的6个节目中就有5个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些各具特色的节目,展示了齐鲁大地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 在这次会演中“非遗”类节目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各省基本都有推出,在会演的闭幕式上,“非遗”类节目也占有相当比例,观众对此类节目表现出很大热情。为农民提供展示舞台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素有“歌舞之乡”、“音乐之乡”之称的云南,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民歌、民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带着新农村建设的山寨故事,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边疆农民生活的喜怒哀乐和新的民族风貌。 云南省文化馆馆长尹家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这次会演,大家都充满了热情,广大农村演员踊跃参加,很多演员连省城都没有来过,这次能够到苏州,甚至能够去北京,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和参与的热情,将来他们也可能成为文艺骨干。这次所带来的节目都是讴歌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通过舞蹈,声乐,小戏小品各类艺术形式给予展现。他希望此类活动今后能够定期开展,基层群众就可以围绕这一活动来创作作品。这肯定对农村文化工作是一个促进。 尹馆长还介绍说,他们参加会演的一共来了80多人。队中有一位国家级孔雀舞传承人,他说他此生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带着小孙女参加一次全国比赛,把自己的东西传承下去。参演的节目中的哈尼族舞蹈《打谷场上》,借用了街舞的基本元素,编排得很不错,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看到这个节目,一定会回想起他们当年在打谷场上的那种欢畅。这个节目应该是可以进京汇报演出的。尹馆长坦言,这次到苏州参演的人员60%以上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为能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演出都感到高兴,会演的确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执著老人自己花钱排练节目 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的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崇拜的图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文化的诞生和演变是炎帝农耕文化的特别表演形式,尤其是全国唯一的“炎陵三人龙”更是龙文化的一朵奇葩。时至今日,“炎陵三人龙”还演变成舞台表演形式,更增强了这一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的观赏性。在本届文艺会演中,湖南省代表队将这一节目献给广大观众。他们带来的其他节目也非常好看,比如常德丝弦《乡里的世界也精彩》、桑植花灯《阳雀催春》、山歌《鸣哇峒》等都得到好评,其中的一场演出观众达4000多人。 湖南省文化厅副调研员侯雀桥告诉记者,他们的队伍成员都是农民和民间艺人,节目都经过了层层选拔。谈到桑植花灯,侯雀桥说:桑植花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繁荣于清代,是桑植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随着百姓生产、生活的改变,这种艺术形式逐渐形成了质朴欢快、风趣诙谐的艺术风格。它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是桑植各族儿女生产、生活的戏剧化反映,是桑植各民族地域风俗民情的表现。 侯雀桥动情地说:“一提到桑植花灯这个节目我就会有一种感动油然而生,其中的一位表演者是位老人,他平日里做木工,把赚来的钱用于排练节目,他听说文化部要搞全国农民文艺会演便找到我,说一定要参加这次会演,并且把自己的资料留给我们。经过评议,大家认为这个节目虽然与专业水平有距离,但是很有特点,也非常纯朴,于是通过了选拔。在这次会演中,这个节目也得到了好评。” 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虽已落下帷幕,但它给全社会带来的广泛影响才刚刚开始。在会演中,人们看到中国农民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兴奋与喜悦。可以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一次最好见证。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