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遇到重大事件心理不要太坚强 适度发泄可代替治疗

遇到重大事件心理不要太坚强 适度发泄可代替治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2 14:18:04 人浏览

导读:

当一般的危急情况来临时,大多数人都能比较平稳地面对,但在遭遇到重大事故和天灾人祸时,当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应激心理障碍。心理医学专家就此提示说,不要太坚强,去承受内心无法承受的东西。●一味坚强会产生应激障碍生活是丰富多彩又是波澜起伏的,再
当一般的危急情况来临时,大多数人都能比较平稳地面对,但在遭遇到重大事故和天灾人祸时,当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应激心理障碍。心理医学专家就此提示说,不要太坚强,去承受内心无法承受的东西。●一味坚强会产生应激障碍 生活是丰富多彩又是波澜起伏的,再平静、安宁的生活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意外或危急情况的发生,交通事故、安全祸患、急性传染病、火灾、水患、地震……这就是频频见诸媒体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防不胜防。“当遇到重大事件或发生危急情况时,强烈的情绪反应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这时就需要调动人的应激系统来处理这种危机。”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学专家、主任医师许刻勤对记者如是说。 应激是指由于环境恶化、事故、疾病等意外情况引起人强烈的情绪波动。也许有人会说,这正是考验一个人应变能力(应激性)的时候。而我国传统的劝慰方式也习惯于说“别伤心、要坚强”等等。“但危难来临时光靠着勇气、信心和乐观等并不能抹去人内心深处的巨大创痛。”许刻勤主任分析说:“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这是一种把自身内部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真正将应激变成一种自我挑战的情况,当危急情况来临时,有这些个性的人一般能够比较平稳地应对。但个体心理素质不同,面对重大事故和一些天灾人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应激心理障碍。” 许刻勤医师介绍说,适度的情绪宣泄对身体不会产生大的伤害,如一个失去亲人的人在较短时间内的伤心痛哭、茶饭不思等,对此不要作为病态对待,但情绪过度紧张和悲痛,就会发生应激心理障碍。如意识障碍,对人和事失去了反应;情感的突然爆发、歇斯底里地哭喊;产生一些幻觉、妄想;过度的紧张焦虑还会出现一些强迫症状,如反复洗手、反复去锁门等等。在心理障碍发生的同时,还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出现血压升高、内分泌紊乱等症状。在这种心理影响下,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当事人更易发生车祸等意外事故,或导致心肌梗塞、脑中风等致命性疾病的发生。●危难时刻要避免独处 应该看到,意外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虽然我们一再强调“防患于未然”,但意外情况防不胜防,许刻勤医师指出,意外情况来临时能否适当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在它出现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懂得:①怎么去做;②怎样过滤掉不良的情绪,比如过度恐惧、焦虑;③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特别是专业机构的帮助;④怎样组织一个群体,以集体力量面对灾难,从中获得积极作用,主动地帮助别人摆脱灾难的阴影。 许医师强调说,当一个人处于应激心理下的时候,首先要避免独处,因为人在独处的时候最容易思前想后,情绪低落。这时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亲戚、朋友、同事、医生等进行陪伴或心理开导,帮助他们释放悲伤、痛苦等情绪,并使他们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映,并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要强调的是,并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以后才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大夫,当心情郁闷、郁郁寡欢,个人情绪无法排遣的时候都可以到专业机构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不要用所谓的坚强去承受内心无法承受的东西,因为虽然你这次或许没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但它有可能给你下次意外事件埋下心理隐患的伏笔。●适度发泄可代替治疗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适度表达自己情绪的人,与选择压抑的人相比,其发生非致命性心脏病的几率几乎是后者的一半,而中风的几率也较后者显著降低。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尹文刚博士认为,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有助于舒解压力,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上也有一定的效果。当你遇到难以承受的重大事件时,痛哭一场,发发脾气,适度舒解是有必要的。适度宣泄能保护人们免受精神抑郁症、心脏病发作及身心失调的损害。反之,当遭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时,仍顾虑某些因素,强忍悲痛或敢怒不敢言等,都有可能演变成身体上的疾病。 突发的意外事件会给人造成暂时或长期的巨大的身心伤害。如在地震、矿难等重大事件中,不同人群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都十分明显。因此,研究危机中的心理问题,制定出可以采取的心理辅助措施显得格外迫切。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从汶川大地震到火车脱轨事件等事故现场,我们都看到一线医疗队中心理医生的身影。不过,在一个家庭和小范围内遭遇的危机事件中,沉重的打击依然要落在每一个当事个体的心上。此时此刻,你一定别独自沉浸在个人的悲伤里,用所谓的坚强去硬撑,应积极寻求外界的帮助,有泪尽情抛洒,就可以使你平稳地度过危难时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