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服务态度差费用高 维修难让数码相机成“易耗品”

服务态度差费用高 维修难让数码相机成“易耗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2 12:43:52 人浏览

导读: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数码相机普及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市场份额迅速攀升。在数码相机取代传统相机狂飙突进的发展过程中,售后服务、机器维修等问题却成为困扰数码相机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服务态度让人心寒北京消费者任先生最近遭遇一件闹心事,他怀疑自己购买的一台卡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数码相机普及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市场份额迅速攀升。在数码相机取代传统相机狂飙突进的发展过程中,售后服务、机器维修等问题却成为困扰数码相机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
服务态度让人心寒
北京消费者任先生最近遭遇一件闹心事,他怀疑自己购买的一台卡西欧S10型数码相机涉嫌水货,满以为卡西欧公司设在北京办事处的维修中心服务人员可以告诉他准确的答案,不料,当他满怀希望找上门时,卡西欧公司的维修人员只是冷冷地告诉他,要想鉴定是否为水货,必须出具保修卡。而任先生正是在找遍了包装箱也没有找到保修卡的情况下才怀疑自己花费3000多元购买的数码相机涉嫌水货。对此,维修人员表示爱莫能助。
“实在是太闹心了,我先是拨打卡西欧公司的800热线,结果居然是转到中国质量协会,电话录音里要求我输入什么码,而我找遍机器也找不到。找到卡西欧公司的维修中心,对方称没有保修卡就无法鉴定。维修人员只是很冷漠地告诉我,可以拨打其上海总部的电话,通过机身码查验真伪。我就不明白了,难道卡西欧公司自己的维修中心就不能根据机身码告诉我相机是否是水货,非得让我花长途电话费打到上海询问?”对于自己的遭遇,任先生有些哭笑不得。
网络调查发现,与任先生有着同样尴尬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许多消费者都是经不住铺天盖地的广告和经销商的花言巧语选购了机器,当怀疑机器涉嫌水货或出现故障时,遭遇的却是冷漠的面孔或者毫无表情的机械式套话。
“在所有的品牌官方宣传中都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自己拥有如何如何好的售后服务,而当你真需要服务,尤其是怀疑其产品有质量问题时,厂商的态度立马180度大转换,变化之快让人难以置信,”山东消费者孔先生对此一直愤愤难平,“买机器前,我专门打过厂家的服务热线,服务人员的介绍非常热情,而当我的相机镜头出现问题寻求帮助时,服务热线里的声音却很冷淡,居然一口咬定是因为我自己操作不当导致的。用她们的话说,只要出现镜头缩不回去的情况,都是人为使用不当造成的。”
维修费过高修不如换
“我去年买台新机器才1200多元,但维修中心的人居然告诉我,要想修好这台机器,必须花费1300多元。照这么算下来,这台相机除了CCD和主板外,其他的东西都是赔钱送给我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换镜头也要花好几百元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天津消费者李先生提起自己的维修经历忿忿不平。
目前,数码相机维修的收费项目繁多,如开机费、检测费、配件费等等,其次就是收费标准缺乏监管,基本上都是维修点开出的“一口价”,而且,不仅不同品牌同样故障的收费标准不一,甚至连同一品牌的同一故障在不同维修点的报价也不尽相同。
以某品牌去年上市的一款数码相机为例,该产品2007年底上市价格为1600元左右,至今年8月份已跌至1200元以内,而石家庄市消费者陈先生将相机送修时,维修点告诉他机器的主板和镜头坏了,如果确定维修,需花费980元更换主板,再加上更换镜头费、开机费、检测费等等,维修费用实际支出超过1200元。“维修一下需要1200多元,买一台新的还不到1200元,这维修费高得太离谱了,看来数码相机真就成了一次性易耗品了!”陈先生不解地说。
记者调查发现,维修费用畸高的现象已经成为整个数码相机行业的通病,几乎市面上出现的所有品牌都出现过维修费用高于新机购买费用的案例。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尚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这是数码相机厂商恶意设置的门槛,迫使消费者放弃维修而去购买新机,但现实情况却让人疑窦丛生。
保修期限不合理难煞消费者
“这台机器买了一年多了,事实上我只用过三次,拍的照片不到50张,就出现故障了。我拿去送修时,维修站的人告诉我,已经过了保修期了。而且,我在网上查找过,许多消费者都曾遇到和我一样的情况,厂家也公开承认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是机器本身设计有缺陷,并且为一些消费者免费进行了维修。但是,现在厂家就拿保修期来卡我。”提起自己于去年3月份购买的松下LX2型数码相机,山东济南消费者于先生就一筹莫展。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消费者购买数码相机后,其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70%左右的消费者甚至一年才使用两至三次,有的使用频率甚至更低。而目前数码相机保修规定只是参照了《微型计算机端口维修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主要配件及整机保修期限仅为一年,而目前投诉的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在购机一年后才发现产品存在质量瑕疵或故障,厂商往往利用这一规定拒绝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维修服务。“其实这非常不合理,数码相机产品跟其他计算机产品不同,这台机器拍摄过多少次,拍摄过多少张照片是可以检测出来的,单纯生硬地照搬一年保修期的规定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确实有相当多的人很少使用数码相机。如果非得按一年的保修期来算的话,那么数码相机的单张照片拍摄成本已经成了天价了。”对于厂商以超过保修期为由拒绝为自己免费更换镜头的消费者于先生极为不满,“像汽车产品,汽车厂家就提出行驶6万公里或2年的质保期限,数码相机产品完全应该借鉴这种质保期限,可以规定使用多少次或拍摄多少张照片为保修期限,而不应该仅仅以使用时间做为保修的唯一标准。”
看来,数码相机行业要想突破目前的发展困境,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科研投入之外,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也是数码相机生产厂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目前的售后服务瓶颈无法突破,一旦“数码相机就是一次性易耗品”的概念为多数消费者所接受,数码相机的市场发展将有可能遭遇更为严重的挫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