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关注站 > 黑色塑料袋先“注水”再装海鲜

黑色塑料袋先“注水”再装海鲜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1-11 06:56:11 人浏览

导读:

黑色塑料袋先“注水”再装海鲜记者暗访海口板桥海鲜广场,揭开摊贩短斤少两新手法核心提示吃海鲜,不少海口市民及外地游客都知道到板桥路。然而板桥路上的板桥海鲜广场存在诸多问题。部分“黑心”商贩还费尽心机做“手脚”宰客。3月25日开始,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
黑色塑料袋先“注水”再装海鲜

  记者暗访海口板桥海鲜广场,揭开摊贩短斤少两新手法

  核心提示吃海鲜,不少海口市民及外地游客都知道到板桥路。然而板桥路上的板桥海鲜广场存在诸多问题。部分“黑心”商贩还费尽心机做“手脚”宰客。3月25日开始,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本报记者多次进入板桥海鲜广场暗访,揭开不法商贩作弊手法。昨日下午,海口美兰工商分局及白沙工商所15名执法人员对板桥海鲜广场进行突击检查,“黑心”商贩的各种伎俩也当场“现形”。记者罗晓宁/文李志良/图

  投诉

  装两斤海鲜的袋子里掺了六两水

  家住海口五指山路的王先生来电称,3月24日下午5时30分许,他带着从北京来海南旅游的6位朋友,到海口板桥路板桥海鲜广场吃海鲜。刚到市场门口,10多名年轻女子一拥而上,连拉带拽把他们带到了自家的海鲜加工排档。王先生选了一家排挡,落座后,在服务员的指引下,他们到海鲜广场选购海鲜。

  王先生说,从北京来的朋友一进市场就被品种丰富、新鲜无比的各种鱼虾蟹吸引,没多久,他们就买了三四百元的海鲜。随后众人提着海鲜返回加工排档。从市场返回加工排档途中,由于过道狭窄湿滑,一位朋友不小心摔倒,此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提在这名朋友手中的几个装海鲜的黑色塑料袋掉在地上,淌出一大堆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先生说,另外几名朋友检查了手中所提的塑料袋,随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内幕,几只装着虾和蟹的黑色塑料袋里,竟然被事先“注水”了。他们将一个塑料袋放在盘秤上一称一算,装着两斤海鲜的塑料袋里竟有六两水。

  暗访

  摊贩提前在黑色塑料袋里做手脚

  3月24日下午,家住海口板桥路的郑先生致电本报称,他所住的小区与板桥海鲜广场隔了一条20米宽的马路,他经常在那里买菜。时常看到海鲜摊贩拎着一大堆黑色塑料袋到水龙头下灌水。一名做海鲜加工生意的排档老板告诉他,摊贩的目的是为了压秤。

  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板桥路海鲜广场。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拦住记者,询问是否要买海鲜。记者指了指海虾问中年男子多少钱,对方说80元一斤。趁中年男子对着过往行人吆喝,记者上前提起放在菜筐里的黑色塑料袋掂了掂,“里面怎么灌了这么多水?”中年男子脸色开始大变,随后嘟囔着从身后抓起一把塑料袋大声说:“这里面没灌水,用这些塑料袋给你称吧。”

  “要不要海蟹,价格便宜,很好吃的。”20多分钟后,在另一处海鲜摊,记者被一名20多岁的年轻女摊主拦住。“多少钱一斤?”记者问。“大的每斤20元,小的每斤15元,要大的还是小的?”女摊主一边说一边从脚底抓起一只黑色塑料袋,让记者将挑好的蟹放进袋子。“检查检查货再说吧,”趁女摊主不注意,记者翻开了摊主手中的黑色塑料袋,里面竟然装着四只小海蟹,其中一只已经死亡。

  出击

  “注水”商贩

  当场“现形”

  为了探取更多内幕,3月30日下午4时许,记者第三次进入板桥海鲜广场。在6家海鲜摊上,发现了“注水”黑色塑料袋。

  昨日上午,记者通过12315工商维权热线,与海口美兰工商分局柯景森副局长取得联系。10分钟后,记者接到美兰工商分局王金财副局长的电话。王金财告诉记者,板桥海鲜广场有多个出入口,内部情况复杂,出于执法效果的考虑,王金财副局长约记者前往商谈方案。经商议,执法时间定于下午4时,15名执法人员由美兰工商分局和白沙工商所人员组成,3个小组兵分三路进行查处。

  查处过程中,执法人员没收了10多把“问题”盘秤和杆秤,当场查出11家“注水”海鲜摊点。昨日下午5时30分,执法人员对查处的海鲜摊下达了暂扣凭证。“这些注水器具要做销毁处理,待进一步调查取证后,工商部门将对‘注水’商贩作严厉处罚,同时建议海鲜广场管理办公室取缔商贩经营资格。”王金财说。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