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打假 > 贩卖假货怎么处理

贩卖假货怎么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8 10:00:55 人浏览

导读:

汽车作为一项比较大额的经济支出,消费者定然很注意它的服务政策。我们国家销售的汽车,都享有三包服务。这也是商家给消费者的承诺和保证,一旦发问题,需要作为赔偿的依据。所以,三包服务卡很重要。那么,汽车三包服务是哪三包规定?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假货其实离我们很近,许多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贩卖假货的行为,其实是属于违法行为的,情节严重的可能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大家最好不要以身试法,否则得不偿失。那么,贩卖假货怎么处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伪劣产品包括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贩卖假货怎么处理

  销售假冒商品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1、《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七十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二)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三)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3.虽有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但销售金额不属于数大,不构成本罪。应按照《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伪劣产品包括哪些

  所谓伪劣产品,从广义上而言,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条的规定,这里的“产品”, 应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但不包括建筑工程。即除了建 筑性以外的一切伪劣产品,不管是工业用品还是农业用品,不管是生活用品还是生产资料,不管是有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还是没有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产 品,都可能包括在本罪的伪劣产品之中。根据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包括:

  (1)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致使产品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不具备产 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对产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说明的除外;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以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 量状况等;

  (2)伪造产地或者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的;

  (3)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4)属于国家明令规定的淘汰产品的;

  (5)伪造检验数据或者检验结论的;

  (6)无检验合格证或无有关单位允许销售证明的;

  (7)产品或其包装不符合要求的,如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没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没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标明产品 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限期使用的产品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日期或者失效日期的;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 财产安全的产品,没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但裸装的仪器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剧毒、危险、易碎、储运 中不能倒置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产品,没有警示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或标明储运注意事项的等等;

  (8)失效、变质的等等。根据本条规定,构成本罪对象的伪劣产品,不是属于上述广义上的伪劣产品。成为本罪犯罪对象的只能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 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产品;不合格的产品;失效、变质的产品;等等。如果不是生产、销售上 述实质上的伪劣商品,虽属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不构成本罪。

 三、贩卖假货能立案吗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

  第十六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二)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三)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贩卖假货怎么处理”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贩卖假货需要承担一定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会要判刑,这不是一个好行当,大家一定要坚决避免售卖假货,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产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