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物流纠纷 > 邮政快递 > 如何营造邮政物流系统运营模式?

如何营造邮政物流系统运营模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17 20:32:57 人浏览

导读:

引言中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从炒作到传统企业介入的理性发展阶段之后,物流的重要性已被参与电子商务的各方普遍重视。可以说,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物流业要担当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的重任,必须进行自身革命,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一体化、

  引言

  中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从炒作到传统企业介入的理性发展阶段之后,物流的重要性已被参与电子商务的各方普遍重视。可以说,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物流业要担当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的重任,必须进行自身革命,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一体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以及全球化的要求。

  从总体上来说,拥有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实物运递网、先进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两大基础网络和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优势的中国邮政属于传统的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时代的现代物流既有天然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面对新世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邮政提出了“实施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科技兴邮战略”,加大了实物网和信息网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并提出以物流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大力发展邮政现代物流,为客户提供更新、更全、更优的服务。

  基础网络的建设情况

  实物运递网

  邮政拥有中国最庞大的联系千家万户的实物运递网。截止到2001年年底,邮路总长度已达307万公里,汽车4.6万辆,飞机9架(其中租赁6架),邮船15艘。全国邮政局所、服务点77315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50354处,提供邮政全功能服务的局所34037处,电子化局所16366处。开办特快专递业务的地(市)、县1942个,开通ems“185”客户服务专线的地(市)1250个。全国已有商业信函制作系统542套、信函分类理信机114套、信函分拣机114台、包裹分拣机133套。

  在邮件运输领域,根据各类运输工具和不同业务需求的特点,与社会密切合作,建立了适合电子商务环境的快速高效干线运递系统,完善了航空快速网。在继续巩固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特快邮件次日递的基础上,实现了北京、上海。广州、青岛、厦门、成都5个城市及其辐射范围内14个省、116个市县互发邮件次日递。改革了投递体制,在全国绝大多数县以上城市,实施了包裹上门投递。

  运输网络组织实施中心局体制,全国共有201个中心局。其中一级中心局7个,二级中心局69个,三级中心局125个。在中心局建设方面,以广州为代表的适应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需求的新一轮邮件处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改造和建设正在进行。到2001年年底,广州等17个省会邮件处理中心已建成投产。到2003年上半年,以内部处理“三状”化、邮件标识条码化、邮件运输集装化为主要标志,以现代化的输送、分拣技术装备的新的全国201个中心局将全部建设或改造完毕。

  在自动分拣技术领域,代表包件分拣最新技术的交叉带式分拣机相继研制成功。由上海邮政通用技术设备公司研制的交叉带式分拣机,配置了先进的条码自动阅读、处理系统,在12000件/小时的分拣效率下,不仅可识别不同码制、不同码长的条码,而且可与中心局计算机系统相连,利用阅读的邮件id编码,自动在数据库中寻找相对应的寄达局地址信息,实现自动分拣——我们称之为“网络分拣”。此功能对于充分发挥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作用,对于适应电子商务时代对物流配送的要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信函分拣领域,国家邮政局上海研究所在邮政编码并行识别技术和汉字识别码址校验技术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在条码技术应用方面,已启动了包括收寄局信息、寄达局信息、类别、流水号、重量、容器型号、备注代码等内容的总包和给据邮件128条码系统改造;在集装化运邮方面,已完成了北京——西安、北京——广州的汽车、火车集装箱运邮实验,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推广集装化运邮的总体方案,目前已开始实施。在29个省会间采用了信盒运输信件。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

  1998年初,邮政部门着手建设一个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把它作为我国邮政业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这就是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目前已基本建成。它包括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两部分,其中,网络平台还包括广域网和局域网两部分。

  广域网覆盖1个全国信息中心、31个省会城市和其它205个信息中心。采用atm技术、帧中继技术和语音压缩及交换技术,传送的信息类别以ip型的数据业务为主,兼顾语音、视频等通信业务。在网络结构上,广域网根据业务流量流向并考虑行政区划,划分为骨干网和省内网两级。

  骨干网的范围界定到各省会城市(含全国信息中心),共计32个点,分为核心层和外围层两层结构。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西安和成都七个一级中心局和全国信息中心构成核心层。核心层各中心的职能是:汇接进出本辖区各省中心局的信息通信业务;疏通本辖区内各省中心之间的信息通信业务;外围层由各省会城市(除一级中心局和全国信息中心外)设置的骨干网交换机组成,其职能是疏通进出本省的信息通信业务。

  省内网由省内务三级中心局组成,其职能是提供各种信息业务的接入。为便于省内网的组织,在大部分省内网中也设置了汇接交换机。

  综合网的全国中心、省中心、各级中心局、电子化支局/所和地、市、县局建立局域网节点,构成若干个局域网,采用tcp/ip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综合网的应用系统原规划包括支局生产作业系统、中心局生产作业系统、总包和给据邮件查询系统、报刊发行系统、邮运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国际业务处理系统、汇兑业务处理系统、机要业务处理系统、邮资票品业务处理系统、邮政新业务服务系统、邮政经营管理系统等们个应用子系统。目前根据具体情况作了适当调整。报刊、速递、邮资票品三个子系统已上网运行。其余子系统也将陆续上网运行。

  从2000年3月起,中国邮政依托综合计算机网全面启动了电子邮政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以“183”为特服号的接入系统及网站、以“185”为特服号的客户服务中心、  cpca认证系统、支付系统、全国资金结算中心的建设等。目前15个示范省的主机、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加密设备及认证系统、支付系统的安装和开发工作已经完成;全国统一的网上商城、网上集邮、网上报刊及邮政结算应用系统即将投入运行。

  邮政储蓄计算机系统联网工程始于1993年,也称“绿卡工程”。起初它是一个独立的网络,采用两级交换,两级清算的网络结构,即全国中心和城市中心直联,实现网点之间的通存通兑、代收代缴及普通定活期存取款业务。随着绿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已建的邮政储蓄网络日益不能满足业务需求,为此,国家邮政局从1999年开始对绿卡网进行大规模扩容,重新建设全国中心、增设省中心。同时传输网络逐步并入综合网,成为综合网上一个最重要的应用子系统。截止到2001年5月底,已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1969个县市之间活期储蓄的通存通取,邮政储蓄网点达34540处,联网网点达24118处,联通自动柜员机(atm)4927台。已有储户1.36亿,发邮政储蓄卡2000万张,储蓄存款余额达5904亿元,占全国城乡存款余额的7.4%,仅次于工、农、建、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列第五位。

  在拓展业务方面,中国邮政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建设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开办中间业务。如代理保险。代发养老金、代收水、电、电话费等。目前还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24小时到帐的电子汇兑业务,全面实现了传统汇兑到电子汇兑的切换;银联卡工程也在各省陆续投入运行,客户持绿卡可以和其他银行卡一样在商场、饭店等消费;国际电子汇兑、邮证通工程也正在建设之中。

  邮政发展物流的swot分析

  中国邮政发展物流有四大优势

  (1)网络优势

  如前所述,邮政具有实物运递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两大基础网络和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优势,这是邮政参与物流市场竞争的强大优势,是目前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比拟的。

  首先,中国邮政201个邮区中心局组织严密,能覆盖全国23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

  其次,中国邮政拥有一个由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不同运输工具组成的庞大的立体交叉干线运输网。

  第三,中国邮政具有规模和服务范围在物流配送行业中位居绝对领先地位的遍及千家万户的投递网。

  第四,中国邮政拥有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接入平台和信息处理系统。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中国邮政183电子商务网站可以提供网上接入服务;中国邮政185客户服务中心,可提供电话接入服务;遍布城乡的7.7万处邮政局所可提供传统的柜台式信息接入服务;综合计算机网可以统一处理和调配全国各地的数据信息。

  第五,中国邮政具有一个可提供资金结算的金融计算机系统。电子邮政cpca认证系统、支付网关的投入使用,为实现电子商务网上货币交易创造了条件。

  (2)信誉优势

  中国邮政是一家“百年老店”,多年来在每一位百姓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树立了诚实可信的品牌形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邮政目前还是一家以政府为信誉担保的“政府型企业”。对客户而言,邮政员工上门服务具有很强的安全感,对于委托商而言,邮政在确保其商品运输安全,商业机密等方面又有着良好的信誉。这在日益注重品牌效应的电子商务时代,无疑会成为中国邮政的又一个核心竞争力。

  (3)经验优势

  多年来,邮政在拓展市场、发展大用户、发展新业务、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从事传统的b2c业务的经验。邮电分营以来,经营效果日益改善。2001年实现收差6085万元,银行负债减为77亿元,全行业经营性资金净流入107亿元。三年累计新增业务收入18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30亿元,同时职工收益三年增长了72%。

  三年来的扭亏实践证明,遍及全国的这些“触角”,使得邮政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熟悉环境、了解情况、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建立良好的关系、具备把市场做细的条件这一任何物流企业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4)政策优势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国邮政发展物流十分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在万国邮联大会讲话中强调要不断拓展邮政“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三项基本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吴邦国副总理去年年底听取国家邮政局局党组汇报时特别指示邮政要“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现代化物流”;邮电分营之后,国家给予了邮政“8531”的运营资金补贴和建设资金补贴政策;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将以物流运递平台为第一内容的“电子邮政”列入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部立项开展了“邮政行业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国家经贸委立项开展了“邮政物流中心处理技术”研究;信息产业部同意中国邮政以“183”为特服号开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以“185”为特服号开展电话信息服务业务。这些都为邮政发展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资源。

  劣势

  (1)邮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待完善,员工思想观念滞后于市场发展需要。

  首先,政企合一,普遍服务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搅在一起吃大锅饭,市场意识不强。在核算方面,沿袭多年的切块核算办法,使邮政营投局、中心局、专业局之间的成本纠结不清,无法进行合理分配,人员积极性很难调动;其次,从国家到地方条块分割,业务开展难以形成合力。各地在发展物流方面全网观念相对薄弱,注重局部收益而忽视全网效益。地方之间不正当竞年,未能发挥出全网资源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和规模效益。因此,邮政要适应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的体制、机制必须加以完善。

  同时,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方式,邮政员工目前的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首先,邮政从整体上缺乏现代物流要求的个性化的、“量体裁衣”式的优质、灵活的服务意识。经营思想“以我为主”,如果客户的服务要求超出邮政现有的服务品种和范围,就可能被拒绝服务。根据自己的经营成本制定服务价格,而不管市场价格如何;其次是“合作双赢”意识的淡薄。主要表现在缺乏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渠道关系进而建立战略联盟的利益共同体的意识。现代物流服务目标之一是要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邮政在为客户降低经营成本的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利润,从而实现“双赢”。目前邮政还缺乏这种意识,普遍存在我只是为它配送的单纯想法。

  (2)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资源整合速度偏慢

  首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应当提供物品的全程实时跟踪查询以及收件人的电子签名,而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在近期内还难以提供完善的查询系统。目前邮政全网仅实现了特快专递邮件的跟踪查询(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实时查询),影响邮政服务质量,也影响邮政本身的管理质量;另外,适应具体操作的作业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也非常滞后。物流配送过程中配送中心与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销售企业的信息链接、最优库存控制、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线等都需要信息系统来提供决策支持。但目前邮政基本业务的流程管理还是基于人工,综合网还未发挥应有的优势,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尚未建设。

  其次,长途运输过度依赖于铁路客列挂邮的运输方式,铁路邮运量占全部邮件运量的73%,带有明显不自主性,制约了邮政的发展,也不利于参与物流市场的竞争。

  另外,邮件处理中心的装卸、储存、输送、分拣工艺设备大多按照处理普通邮件的需求装备,很多中心普遍有30%的大件商包不能上机分拣;物流业务的支付和帐务结算尚无法利用现有的金融计算机系统资源:新的给据邮件条码尚未推广。基础网络资源的整合、统一规划的速度太慢,造成各地发展过程中在物流设施、业务流程、质量标准、信息系统等方面干差万别,难以形成一体化运行的物流网络,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不出整体优势。

  (3)物流人才短缺,资金来源不足

  目前中国邮政虽然有一支能吃苦、能拼搏的队伍,但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邮政发展物流的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比例不足0.4%,专业营销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另外,中国邮政物流是现代物流市场新的进入者,要取得市场优势,应在物流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增值服务能力,但随着国家“8531”补贴政策的结束,邮政长期亏损和投入不足的负面影响将会日益显现,使邮政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局面。

  机会

  首先,经济体制转轨为邮政发展现代化物流创造了宏观条件。我国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以计划手段来分配资源,产品的销售及物资调拨实行集中管理,物流的安排也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局面,邮政要进入严格意义上物流领域,尤其是828领域,会受到很多法规及市场的限制。现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旧的流通体制被逐渐打破,为邮政进入现代物流领域创造了宏观条件。另外邮电分营以及国企改革、改制。改组,为邮政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上重新洗牌提供了最佳时机,邮政发展物流的这一最大劣势也可以借此转化为优势。

  其次,物流市场空间巨大,可以成为邮政发展的新的业务增长点。据有关资料,如果以物流成本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10%计算,中国目前的物流市场有近10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工业企业正在由过去对单纯仓储、运输的需求发展为对仓储运输在内的综合物流的需求;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大而全”、“小而全”、自办物流的追求与认可,开始逐步发展到寻求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商。这些都为邮政发展物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为邮政高起点进入物流市场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威胁

  邮政发展物流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现实的和潜在的国内外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大致可分为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新兴的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三大类,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物流企业必将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我国将于3年内逐步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分销服务限制,外资可逐渐涉及大多数产品的各种配送形式(如业务代理和批发)。货运、速递、零售以及仓储业都将在3年内逐步取消外国股权限制,直至2004年允许外方独资经营,国外的服务供应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或经营机构。届时,外国物流企业必将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优势采取并购战略,对已有一定网络基础和市场份额的公司实施并购,在原有的资本、技术、管理优势上再加上网络优势,形成新一类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笔者认为,外资物流企业将成为中国邮政物流领域的最大的竞争对手。

  大力发展邮政现代物流——中国邮政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中国邮政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以一体化、精益化服务为宗旨;建立公司化管理体制、市场化运行机制和一体化运作模式,全面优化、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低成本扩张;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改革,大胆创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迅速进入现代物流市场并逐步做大、做强。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和公用通信网、金融计算机网、实物运递网,拥有电话、pc终端、营业窗口、上门服务、无线接入等多种接入手段和航空、铁路、水运、汽运多种运输方式,具备完善的安全认证和支付功能,连接企事业、个人和商家、厂家的现代一体化物流系统,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并逐步向企业供应链推进,最终成为企业供应链的参与,组织和整合者,成为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并由此带动中国邮政网络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中国邮政整体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努力构建现代化的社会公用物流服务平台,实现实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融合,逐步成为国内“精益物流”的龙头企业;加快邮政实物网的建设,建成一批适应第三方物流要求的配送中心,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使现代物流成为中国邮政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初步形成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邮政物流产值争取在“十五”期末达到100亿元。其中,第三方物流占邮政物流产值的50%以上;逐步使中国邮政发展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

  中国邮政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战略

  根据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企业一般战略分为成本优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三种。对于邮政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具有近800亿元固定资产和集“三流”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利用规模效益,采用成本优先战略无疑是首选战略。此外,从现代物流的定义和服务特点来看,集中化战略无疑是每一个物流企业采取的基本战略。相对而言,在物流服务领域,有效地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难度比较大。笔者认为在目前邮政介入物流的初期,不宜在实施差异化战略方面花过多精力。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中国邮政发展现代化物流的总体战略目标,邮政发展物流应采取以下基本战略:

  (1)统一“品牌”战略

  中国邮政的网络优势和信誉优势均来自于中国邮政作为一个企业的整体性。中国邮政目前业已形成的名牌效应是中国邮政的整体优势,是由中国邮政一系列的制度和保障体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卓有成效的优化和积累形成的。因此,中国邮政应杜绝目前各省邮政局跨省建立办事处、形成多元利益主体、导致重复建设而消耗邮政自身资源这种削弱邮政整体优势的市场经营方式,淡化局部利益,确立整体优势意识,同时沿用中国邮政的徽标,进行适当的口设计,着力打造统一的“中国邮政物流”品牌。

  (2)资源整合战略

  目前邮政有足够的资源可供利用,它的网络尽管与现代物流配送系统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它的现有场地、设施、业务功能、处理流程基本上具备了现代物流配送网的雏形框架,非常易于向现代物流配送网过渡。

  因此,在建立邮政物流配送体系时,应立足于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这样既节约邮政总体投资又能充分利用邮政现有的资源。同时,还应积极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做到国内、外,邮政内、外各方资源的合理整合。

  (3)“强强联合”战略

  中国邮政要树立建立战略联盟和利益共同体的意识,积极主动出击加强与外部大企业、大客户多种层面、多种形式的联合。通过与国外物流公司的合作,吸收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经验,拓展跨国公司客户,逐步打造国际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4)一体化经营战略

  首先要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中国邮政物流应采取总公司与分公司体制,实施总部集权式运作,对业务垂直管理。只能有总部一个利润中心,其他各个机构、各个部门都应该是成本中心,一切听从利润中心的指挥。当然,这也要求总部必须具有强大的指挥、设计能力、对市场的迅速反应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其次要做到业务运作一体化。中国邮政物流要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就必须建立市场营销、解决方案、仓储、运输以及客户服务等整个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的标准业务流程(sop),实施is09002国际质量认证,使各地的业务网点和物流设施形成有机连接的一体化运行网络,为客户提供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实现信息系统一体化。中国邮政物流必须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对内将总部与各业务网点和物流设施连接成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和无纸化办公;对外与客户、承运人、最终用户等供应链合作伙伴实现对接,提供统一的信息接入和查询服务。

  (5)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服务战略

  中国邮政物流应以大型第三方物流集成商的身份,既为大型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标准化配送服务,同时又注重以物流服务带动传统邮政业务,强调提供在时限、查询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个性化服务。也即既提供全过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又提供环节性、局部功能性的物流服务。

  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的总体市场定位和业务系统

  根据以上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基本战略分析,邮政物流市场总体定位应是:作为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第三方物流)和环节(功能)性物流服务的提供商,以高层次物流市场为主,运用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手段,遵循“从小做起、从简单做起”的原则,以国有大中型企业。知名“三资”企业、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以及邮政电子商务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适合邮政运输的高附加值的小件物品为主要配送对象,为社会提供定制的。精益化的从生产厂家到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消费者个人的b  to  b和b  to  c模式的物流服务,并逐步向企业供应链推进,最终成为企业供应链的参与。组织和整合者。

  对于第三方物流市场,应把握由熟到生、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要结合邮政资源特点,根据第三方物流市场定位的客户群体和重点行业,选择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物流量规模大且稳定的重点企业,统一洽谈、统一签约、逐一落实。以特许代理形式为主,积极开展物流合作;其次,要在现有合作企业的基础上,选择出电子。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的大企业代表,对现有环节(功能)性物流合作项目进行拓展,逐步发展成为一体化物流服务,并力争探索出重点行业的代表性的运作模式。同时也为下一步在该行业的推广积累经验;第三,基本方式可以采取签订长期合作伙伴切、议、系统接管、签订管理型合同以及合资共建物流设施等。在初期以签订长期合作伙伴协议为宜;第四,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各省市大力发展以区域和同城业务为主的物流一体化业务。

  对于环节(功能)性物流市场,应积极利用邮政网络(实物网和信息网)的资源优势,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有重点地开展与知名物流企业在物流领域的合作,积极发展代理性物流业务。首先,应以邮区中心局为执行主体,依托现有邮政干线实物网的改造,积极发展b2b直递业务;其次,以邮政投递网络为主体,依托现有投递网改造,积极推进区域配送业务,积极发展围绕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服务。

  为了重点培育邮政物流业务,同时避免引起与现有邮政业务同业竞争,必须正确处理好邮政物流业务与现有邮政业务的关系,对二者的业务界面做大致的划分。具体划分标准可分为三个方面:①运作模式:现有邮政业务为固定运作模式,而物流业务是根据客户需求而度身设计的全程式的服务,具有个性化、一体化特点。②资费政策:现有业务基本采用全国统一定价,刚性较强,而物流业务则是根据具体项目,一单一价,价格灵活。③服务形式:现有业务是预制一种业务种类,由客户去使用业务,而物流业务是针对具体客户需要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因客户的不同而异,是业务适应客户需求。目前,现有邮件业务、速递业务、包裹业务、报刊发行业务等仍归传统邮政业务。除此以外的业务,包括全国性(跨省)、省内跨区域、地区内(不含城市配送业务)的直递业务、货代业务和商品配送等业务应划归邮政物流业务。

  邮政物流实物网络建设

  邮政物流实物网络建设应以充分利用现有邮政资源和整合社会资源为前提,以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为宗旨,以适度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建立功能全、规模大、范围广、“宽带化”的公共物流平台。在网络结构上,以邮区中心局体制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网路结构,调整网路布局;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建设上,立足于通过增加机械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技术装备改造现有的邮区中心局;在运输网建设上,采取新的模式,提高自主运输能力,实现运输“宽带化”:在运营组织上,坚持统一网络,分层运作,有偿使用,内部结算;在实施步骤上坚持总体规划,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完善。邮政物流网络与邮政实物网的基本关系可以概括为:充分利用,分层运作,统一规程,有效控制,有偿使用,统一结算。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应以一、二级邮区中心局为主体,以省会邮区中心局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建立物流、配送中心。要按照“三状”化作业和集装化运输的要求,加快邮区中心局的建设与改造,增加必要的搬运装卸和内部传输设备和设施,使之具备储存、配货等物流服务功能。必要时可多渠道利用各种资源,如利用邮政内部现有闲置场地、置换空闲房屋场地。租赁外部仓储、与社会上合作使用场地等。

  物流配送中心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心作业的生产效率。目前,绝大部分省会中心局的技术装备都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水孚,因此在业务发展初期,除改扩建工程外,原则上不宜进行较大技术设备投入,分拣和配货功能主要由邮区中心局现有设备来完成,以避免造成投资的浪费,降低经营风险。在成熟发展阶段,随着业务发展,逐步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

  邮政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邮政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并实现与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信息系统的联结。笔者认为,邮政物流信息平台宜由邮政物流信息全国中心、省中心及现场工作站等部分组成3层2级网络结构。物流全国中心、省中心、物流网站、物流客户服务中心分别与综合计算机网全国中心、省信息中心、183网站、185客服中心合建,同时与gps控制中心、绿卡网信息系统。合作伙伴信息系统、客户erp系统实现对接。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品信息管理、进货管理、仓储管理、分拣作业管理-配送管理、揽收递送管理、退货管理、合同和帐务管理的信息化。其中基于web的跟踪查询系统,可使顾客根据订单、提单或运单,很方便地在“183”网站,或通过拨打“185”客户服务中心电话,查询配送过程中商品的到达地点。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把握统一性、先进性、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开放性、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模块化、标准化等原则。要吸取综合计算机网其他应用子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及早严格按照“五统一”的要求,规范建设工作。目前国家局科技主管部门已在总结广东、黑龙江、江苏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研究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和数据规范,应加快进度;要加紧研究中国邮政ca认证系统和支付网关系统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实现绿卡在线支付。另外要积极推广新的条码标签,提高信息入网率。目前指定的带有寄达局信息的22位条码推广中要重点解决大客户的码签打印问题可采用由客户合作打印、邮政给予资费优惠等方式。

  图1  中国邮政物流系统运营模式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