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物流纠纷 > 物流公司 > 浅析跨国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浅析跨国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17 17:46:20 人浏览

导读:

作者:吴幼喜陈云天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更增加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外国物流或运输公司的动向成为国内同类企业关注的焦点。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物流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空间巨大,跨国公司决不能坐而视之。肯定会采取兼合并的方法加快进入这个市场,因
作者:吴幼喜 陈云天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更增加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外国物流或运输公司的动向成为国内同类企业关注的焦点。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物流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空间巨大,跨国公司决不能坐而视之。肯定会采取兼合并的方法加快进入这个市场,因此,市场将会形成第一轮兼合并的浪潮。
  的确,国外特别是欧美跨国物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各种直接成间接的投资会增加,但不可否认,一些现实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在一段时期内,跨国公司还不可能采取大幅兼并或合并的方式在中国市场上快速扩张。原因是:
  物流企业产权交易缺乏必要的市场条件,一对一的谈判模式造成交易成本较高,不成功的几率较大。
  大规模合并的前提是必须具备合理、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事实上,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仓储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低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的国有企业寥寥无几,国内外挂牌上市的企业也很少,多数企业经营业绩缺乏透明度。一些民营物流企业的家族化经营也妨碍其走向产权交易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外资并购国内物流企业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是在传统的一些合作伙伴中选择,交易方式也主要依赖于谈判,这种方式的效率较低,成功率也较低。
  物流市场受到现行管理体制的约束,缺乏规模化运作的空间
  我国中入wto,和物流、航运有关的政策走向是开放程度加大,逐步和国际惯例接轨。但是实际进程是不平衡如国际航运、国际化代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但港口、铁道、民航、邮政环节存在相当程度的管制,各地的仓储、汽运的开放和规范化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别,这产生的问题是物流运输价格体系混乱,服务标准不统一,使物流业务和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务分离困难,物流的模式很不稳定,即物流“冰山”水下部分不透明,这也是一些国内致力于发展物流的企业在运营中感到十公困惑的问题。
  国外跨国物流公司的经营模式一船对经营环境和市场条件要求较高,只有比较规范的市场条件才能发挥其控营管理和技术等综合成本的优势。目前,物流及交通运输的政策滞后客观上阻碍了国内外物流企业经营和资本化运作,企业投资比较谨慎。
  从进出口运输转向国内物流配送,资源有效配置需要一定时间。
  多数国外物流和交通运输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一般是进出口运输,这是其主要活动领城,也是外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所在。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消费能力也在增长,因此,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可能会逐渐从进出口运输市场向国内物流市场渗透或延伸,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但是,这种目标市场转换是一个过程,企业资源需要重新组织和整合。特别是本大化网络的形成和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事实上,在国际跨国物流或运输企业和本国交通运输企业之间已形成一种分工关系,供应链管理、国际海运空运等通道运输和海外网络方面,国外企业占优,货物出口和国内配送方面,国内企业政府关系、企业文化等问题解决都是需要时间磨合出经验来的。
  在现阶段,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速实现外贸运输业务向国内运输市场延伸,发展直接大客户,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在一些相对薄弱的运输方式和配送网络环节上积极寻求合资合营伙伴,以相互代理、互为操作的方式建立运输通道和网络。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的物流企业客观存在一个市场先机,能否把握机遇,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