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WTO > 自由贸易区 > 中韩自由贸易区进程应提速

中韩自由贸易区进程应提速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16 20:15:38 人浏览

导读:

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FTA),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缔结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目前,中国已经建立或对外商谈的FTA有12个,涉及29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而韩国已是中国国别贸易统计中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

  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FTA),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缔结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目前,中国已经建立或对外商谈的FTA有12个,涉及29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而韩国已是中国国别贸易统计中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07年两国贸易达1599亿美元。预计2008年两国贸易额将达1700亿美元,2010年达2000亿美元,5年后的2013年将达2500亿美元。目前,两国都加快了与主要经贸伙伴建立FTA或EPA的步伐。但是,中韩两国之间的FTA建设,则还是处于官产学研究阶段,对于何时进入谈判阶段,还没有时间表。

  迅速发展的中韩经贸合作

  新世纪以来,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呈现以下特点:

  1.两国贸易快速增长新世纪以来的7年中,中韩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不仅高于同一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的水平,也高于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同期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EU、美国、日本的年均增长水平。2007年中韩贸易再创历史新高(如表1),达近1600亿美元。发展速度之快远高于中日和中美贸易。

  1992年中韩建交时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经过15年的努力,2007年就达到了近160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日贸易1978年达到近50亿美元,经过26年直到2004年才达到1600亿美元的水平;中美贸易1980年达到近50亿美元,经过24年,到2004年也达到1600多亿美元。可见,中韩贸易发展分别快于中日、中美贸易的11年和9年时间。有些韩国人也常说,美国和日本才是韩国最主要的经贸伙伴,而实际上,中韩贸易额已接近韩国与美、日两国的贸易总和。根据韩国的统计,2007年韩日贸易额为826亿美元,韩美贸易额为830亿美元,两者之和为1656亿美元,只高于2007年中韩贸易额的50多亿美元。

  新世纪以来中韩贸易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年均在10.1%,韩国经济年均增长也在4.7%的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各自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为扩大进口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随着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人员往来的增加,两国关系全面发展,韩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两国正在研究建立FTA关系,为双方的经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三是韩国商品竞争力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韩国很多技术含量高的商品在价格上较适合中国市场,售后服务也令消费者满意。四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更加开放,这有利于对外经贸的发展。五是近年来韩国企业对中国实际投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带动了韩国产品和相关零部件对中国出口的急剧增加,同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又返销到韩国和其他市场,增加了对韩国等地区的出口。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近7年来,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年均增长23%。另据韩国的统计,2004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7年又成为韩国的第一进口市场。

  2.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新世纪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发挥了经济上互补性强的特点。如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植物产品和化工及产品六大类商品,2007年占对韩出口总额的81.1%。对韩国出口的六大类商品中,除矿产品和纺织原料及制品略高于上年之外,其他产品均大幅度超过上年水平,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贱金属及制品,连续几年大幅增长,2007年又增长34.1%,金额达130.3亿美元,已成为对韩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其次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比上年增长30.5%,金额达190.9亿美元,仍是对韩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三是自2003年开始化工及产品已取代植物产品成为对韩国出口的第五大类产品,2007年又比上年增长32.8%。四是以粮食为主的植物类产品也大幅增长61.5%。产生结构性变化的原因是,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对部分商品需求增加和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急剧扩大,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又返销回韩国市场,促进了对韩国出口的增长。这六大类商品对韩国出口比上年增长26.8%,成为2007年中国对韩国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2008年这六大商品对韩出口仍是增长的趋势。

  中国从韩国的进口也主要是六大类商品,在2006年进口增长19.5%的基础上,2007又增长17%,占从韩国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92.2%上升到2007年的93.3%。这些商品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化工及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及制品、矿产品、光学医疗仪器。自2003年开始纺织原料及制品被光学医疗仪器等商品所取代,并成为中国从韩国进口的第二大类商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及工业产品的位次也分别由2002年的5、6位跃升到近两年的4和3位。这是近两年来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

  两国进出口商品的变化表明,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过去的原料型为主转向以制成品为主、由低附加价值向高附加价值方向提升,两国经贸关系已经进入水平分工的新阶段。

  3.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再创新高

  随着两国贸易的扩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100多亿美元,2003年一举突破2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300亿美元,2005年达到400亿美元,2007年达到476亿美元,连创新高。韩国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最多的国家。韩国的统计也表明,自200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仅次于美国的最大贸易顺差国。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首先是结构性因素,世界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向中国转移,而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依靠从韩国或日本进口,加工组装后的产品再出口到欧美等国家。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从韩国的进口大大增加,而对韩国的出口增长则赶不上进口的增长,如2007年对韩国出口虽然增长26.1%,而进口在连续几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增15.6%。三是中国企业对韩国市场的开拓不够,不能根据韩国市场的需求特点、消费习惯,在中国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对韩出口。四是韩国企业注重向中国出口,对从中国进口却不很积极,中国商品物美价廉,是韩国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在对韩国出口时却遇到很多困难,既有关税方面的原因,也有非关税方面的人为限制等,很难进入韩国市场。

  实际上,中韩两国在贸易上完全可以实现均衡发展,因为在进出口商品中,80%以上是工业制成品,说明双方互补性强。只要双方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也注重从对方的进口,就完全可以实现均衡发展。

  4.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踊跃[page]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1年以来,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增长尽管有些波动,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4年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实际使用金额达62.5亿美元,居当年各国投资之首。分别高于迄今为止对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日本的54.5亿美元、美国的39.4亿美元的水平。近两年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除实际投资金额低于日本外,投资项目和合同金额均是最多的国家。2007年韩国企业对中国实际投资达36.8亿美元,又超过日本成为对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

  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统计,自2002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对象国,已经有相当多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尚未投资的企业也有很强的投资欲望。据中方统计,目前韩国在中国建立的企业已有3万多家,实际金额近35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之后第三大对中投资国。而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发表的统计,到2006年底,韩国在中国投资17801个项目,累积金额达249.7亿美元。

  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吸引了包括韩国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而且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华东和华南地区更是成为近年来韩国企业投资的理想之地。

  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小型项目多、大项目少、多为劳动密集型项目,说明韩国企业对中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是近年来投资项目趋于大型化,如2000年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只有93万美元,而2006年则达到196.6万美元,表明韩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对中国投资增加,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也有所提高。二是由于对中投资的多为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了解不够,产生的纠纷较多。但是近来由于加强了相互交流与沟通,使双方的合作关系有了明显改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