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WTO > WTO知识 > WTO研究 >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16 04:19:44 人浏览

导读:

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全球贸易在逐步走向自由化,很多国家都借此大修本国的贸易壁垒。当今世界贸易正从关税壁垒时代走向非关税壁垒时代。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百般限制,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

  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全球贸易在逐步走向自由化,很多国家都借此大修本国的贸易壁垒。当今世界贸易正从“关税壁垒”时代走向“非关税壁垒”时代。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百般限制,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逐渐由关税、配额等传统的非技术措施转向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装、标志、卫生及环保等技术措施,即我国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主要原因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限制的外因分析。贸易技术壁垒的产生是有其技术原因的,但也有其深层次的经济和政治原因。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和欧盟,而这三个国家和地区恰恰又是我国肉、蛋、蔬菜和水产品等具有价格优势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进口国对进口农产品实施的限制措施大多都是一种政府的经济干预行为。在当今世界政治日益民主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代议制政府,还是专制政府,政府官员的行为都要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集团的影响。尤其是在欧、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地区),政府官员的当选和连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各个利益集团斗争的结果。

  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政府扮演公众利益代表角色所推出的旨在降低进口农产品所带来的负外部性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它也是国内生产者利益集团要求限制国际市场产品进入,以维护其在国内市场上垄断利润的表现。特别是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速,各国关税壁垒的不断降低,发达国家一贯拥护贸易保护的农产品生产者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对政府当局施加政治压力,迫使政府部门采取一些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某种农产品进口。

  (二)我国农产品遭遇限制的内因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限制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我国加入WTO后,一些农产品就因农药、化肥残留较高或因有疫病被一些国家禁止进口,有的农产品则因难以得到进口国的质量认证及其包装标签认可而不能出口。在这方面受阻最大的当属畜产品,主要原因:一是检验检疫标准提高,检验指标范围扩大。如,俄罗斯对冻肉类的农药残留检测从10种增加到59种,还扩大了检验指标范围,对冻肉的包装材料及标识也做了严格规定。欧盟从我国出口的兔肉、鸡肉和冻虾等产品中检测出含量为200mg/kg的氯霉素而停止从我国进口该产品,而上述氯霉素含量在国内则无法测出;二是我国出口企业很难适应进口国严格的认证制度和检验程序。如,美国要求进口禽肉必须来自得到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认证的国家和企业。FSIS要通过文件审核、实地考察对申请者进行严格、繁琐的审查,对禽肉安全、卫生和标签进行认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很难得到这一认证。我国外贸企业为得到国外认证和绿色标志,不得不付出大量财力、物力,直接增加了农产品出口成本。绿色壁垒的设置提高了农产品国际贸易门槛,使一些原来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不能出口,导致农产品出口潜在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优势。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并把它作为一项事关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已经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城乡居民对食物消费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长期以来追求数量型农业生产目标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正是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内因。

  二、我国发展绿色农业战略选择

  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即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加强资源保护及农业资源综合立法,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建立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农业与绿色产品指标评价体系和绿色资格认证及环境标志产品制度。

  (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农业生产应该从“以粮为纲”中摆脱出来,立足当地绿色资源;由单一种植粮食向多种绿色经营发展,向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在产品结构上,由追求单一产量向优质名牌绿色粮食产品发展,并增加肉禽蛋奶、果蔬、花卉、药材等各特优绿色农产品。在区域布局上,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区域发展不同绿色农业模式,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水则水,积极发展有特色的绿色经济。在生产方面,加强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龙头企业,形成绿色产业链及绿色产业群。拓宽绿色产业范围,由种植业发展为畜牧产业。

  (二)加强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与绿色技术开发,推广资源节约型、绿色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立体复合型、物质循环型等技术。充分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态工程和信息技术,发展配套绿色农业技术,如绿色良种、生物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建立绿色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其摆在省、市、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利用高科技技术对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生长建立长期绿色监制及预警预报系统、跟踪系统。

  (三)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绿色产品。利用国家对西部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中西部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行荒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大力植树造林,并且把生态建设和绿色农业开发相结合,侧重发展绿色外向型农业。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进行跨越式反梯度式发展,加强绿色畜产品,走绿色致富之路。东部地区可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相结合,发展绿色加工、包装、销售,建立绿色产品创汇基地。

  (四)发展绿色创汇产业。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快引进更多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人才,与国际合作开发绿色产品,并争取得到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支持。绿色农业要逐步达到国际标准化,按照国际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并且贴有“环境标签”,争取国际认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建立咨询和预警预报机制,加强研究国际市场和收集工作,分析贸易技术壁垒,并密切跟踪,使国内企业有应对准备。建立绿色农业创汇基地,加大出口使我国成为绿色农产品出口大国。[page]

  (五)加大绿色区域建设。继续扩大各国各地生态户、生态村、生态乡的试点范围,争取从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县建设扩大到大流域治理和生态省建设,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资源要素进行不同区域分类模式治理。扩大农业资源保护及治理队伍,可在国土资源部增加农业资源保护监察司,且有一批执法队伍。在农业技术部门增加绿色农产品检测组织,以监督和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投入,建设人类生态式及人类环境协调安全发展的农村居住圈。

  全面发展绿色农业,既是我国绿色工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又是我国绿色外贸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绿色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消费的发展方向,没有绿色农业,我们就不能打破贸易壁垒,也就没有所谓的贸易。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国顺应全球绿色浪潮的战略重点。■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