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 > 车祸在哪里做司法鉴定

车祸在哪里做司法鉴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1 07:23:24 人浏览

导读:

现在路上的车辆很多,发生车祸也变的比较常见,我们都知道,如果在车祸中受伤的话,是可以要求责任方进行赔偿的,有些人不知道向对方索取多少赔偿比较合适,小编认为,发生车祸之后我们应当申请伤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来索赔,那么车祸在哪里做司法鉴定?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路上的车辆很多,发生车祸也变的比较常见,我们都知道,如果在车祸中受伤的话,是可以要求责任方进行赔偿的,有些人不知道向对方索取多少赔偿比较合适,小编认为,发生车祸之后我们应当申请伤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来索赔,那么车祸在哪里做司法鉴定?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车祸在哪里做司法鉴定

  第一,交通事故受伤伤残鉴定一般在治疗终结后进行。治疗终结,是指临床医学一般所认可的损伤后病理变化经临床治疗后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并维持稳定的时期。从鉴定机构的经验性判断鉴定时间来看,头部伤害一般要六个月以后,其他部位伤害一般要三个月以后才能进行。

  第二,建议当事人选择在当地人民法院备案的具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来鉴定。这样鉴定结果才能被司法机关认可。

  第三,一般鉴定机构不接受个人委托,所以当事人可以申请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律师事务所来委托鉴定,也可以起诉到法院后由双方共同申请由法院委托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单方委托鉴定后一方不认可鉴定结果的情况,因此诉到法院后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更为妥当。

  二、车祸伤残鉴定注意什么

  首先,鉴定机构的选择,因现在法医学鉴定已经市场化,所以应选择在人民法院备案的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来做,避免到法院后因鉴定资质问题导致鉴定结果不被法院认可。

  其次,鉴定机构选择后就是委托鉴定的问题,因鉴定机构一般不接受个人委托,所以如果在事故处理阶段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委托;如果在人民法院诉讼阶段可由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如果委托律师代理赔偿的也可以由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委托;双方调解的还可由车辆承保的保险公司委托。

  最后,办理交通事故人身伤残鉴定的程序一般如下:

  1、被鉴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鉴定申请书;

  2、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

  3、从治疗医院借阅复印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4、对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时,还应携带鉴定人的身份证及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

  5、鉴定时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尚未终结,因调解需要提供赔偿依据的,在申请书中说明;

  6、鉴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鉴定费用。

  三、不服伤残鉴定结论怎么办

  受伤人员治疗终结后进行伤残鉴定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行委托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另一种是先就损害赔偿争议起诉,然后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申请伤残鉴定。

  当事人如果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服的,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申请人自己对鉴定结论不服,一种是赔偿义务人不服。受害人自行委托情况下的伤残鉴定结论,申请人认为其存在问题的,只要在重新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就可以了。赔偿义务人不服的,可以有如下做法:有足够反驳鉴定结论的证据并且重新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予以准许。绝大多数情况下,法院都会准许对伤残进行重新鉴定。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得出鉴定结论,基本都能要求重新鉴定。

  当事人申请法院委托相关机构进行伤残鉴定的,按照最高法院“证据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除非有以下的四点情况,否则不能再申请重新鉴定:

  1、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3、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4、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况。

  如果能够对缺陷鉴定结论,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其他办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实际上当事人自行委托的鉴定与法院委托鉴定在诉讼上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法院委托鉴定得出的鉴定结论实质上的证明力要高于当事人的自行委托鉴定得出的鉴定结论。法院委托鉴定后,再次申请重新鉴定并非每次都会被予以许可,如果受害人申请法院委托鉴定的,尽量在第一次鉴定中将相关资料准备齐全。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车祸在哪里做司法鉴定等知识,由此可见,交通事故中的司法鉴定一般不接受个人委托,需要选择在当地人民法院备案的,具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来鉴定,通常是在治疗终结后进行,具体时间要根据伤者的恢复情况来确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