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司法考试 > 司考经验 > 司考过来人谈司考:我的司考之路——痛并快乐着

司考过来人谈司考:我的司考之路——痛并快乐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21 06:14:36 人浏览

导读:

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专生(高中毕业考的),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一个企业工作。在企业里当过工人,做过保管,也做过会计。一个不大的单位,很闭塞,感觉很没前途,常常在郁闷中度过。1997年,正赶上全市统一招考公务员,职位是司法助理员(当时公务员招考学历中专就

  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专生(高中毕业考的),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一个企业工作。在企业里当过工人,做过保管,也做过会计。一个不大的单位,很闭塞,感觉很没前途,常常在郁闷中度过。1997年,正赶上全市统一招考公务员,职位是司法助理员(当时公务员招考学历中专就行),那时公务员已是炙手可热的职业了,一共招考8人,却有500多人报名,于是就买了教材,复习了两个多月,参加了考试,没想到经过笔试面试就被录取了。

  录取后我被分配到一个最偏僻的镇做司法助理员,离家有百余里,每周才能回一次家。机关的工作的确很轻松,也没有什么压力,就是感觉太孤独了,尤其是吃过晚饭之后,大家都回家了,只剩下几个值班人员。为了打发孤独,我便开始了法律专业的自学考试。2001年时,我同时报考了当时的律师资格考试(那时的律考要求是法律专科以上,而且专科在学也可以报考,只要在领取律师资格证时获得法律专科学历就行),这样我就律考和自考同时进行。在我律考复习正酣时,律考取消了,改成了2002年的全国统一的司法考试,而报考2001年律考的考生,可以自动转为2002年司法考试的考生。2001年底,我通过了自学考试专科的全部课程,同时继续准备2002年的司法考试,第一次司法考试,考了230分(240分及格),那年的合格率为7%多,也许是司法考试通过率最低的一年吧。第一年考,还是缺乏经验,因为工作的环境闭塞,也没有考友可以交流,对于这个成绩,对于一个初学法律的,也许还算不错的。这次司法考试后,我继续自学考试法律本科专业的学习,在通过自考的法律本科后,于2004年我参加了我的第二次“司考”,还是因差了10多分而铩羽而归。年我参加了第三次“司考”,最后终于通过。

  对于“司考”的成功经验,介绍的文章很多,有一句话说得好: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同。如果套用这句话,可以这么说:通过“司考”的人的经历总是相似的,没有通过的人,经历各有各的不同。“司考”的报名条件是本科以为学历,可以说,每个考生都大大小小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都有丰富的考试经验。对于一个考试,一个科学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下苦功,能持之以恒。自己三次的“司考”经历,由于时间久远了,好些细节已经忘记了,但一种感觉却记忆犹新,那就是:痛并快乐着!回想每次“司考”,大概都要看4—5个月的书,每天平均要学习8小时以上。每天能拿出这么多时间用来学习,这还要感谢我的工作单位。在行政单位最大的好处就是时间多,反正机关天天也没啥工作可做,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浪费。虽然行政机关没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但是对于肯学习的人,领导和同事们都是支持的。要想通过司法考试,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是最重要的。看教材、记法条(包括司法解释)、做习题,做习题很重要,习题我感觉做一套就够了(我做的是白皮书),习题一定要多做几遍,可以让你对教材和法条有很深刻的理解。对于“司考”,要学会放弃,“司考”的记忆量太大,一定要抓住重点,民刑法永远是重点,而象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制史这样枯燥难理解的章节反正分值也小,而且就是以后我们从事法律职业,这样的知识也很少能用到,所以不如放弃,通读几遍就足够了。要想通过考试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下功夫,保证复习时间,付出才会有回报。在论坛里也会有超级牛人,什么非法本毕业,看了几个月书就能考400多分,这些我也信,要知道超人总是把内裤穿在外面的,所以这种人在生活中才会很少。对于我们普通人,还是多下点功夫吧。想想我最后一次“司考”,为了考试,我把手机也停机了,有一个月,为了能安心学习,我在单位值了半个月班。

  对于“司考”,我感觉也是“思考”,即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每个有参加“司考”,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是职业需要,比如要想成为法官、检查官、律师,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比如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有的是为了爱好,为自己的人生多一种资源的储备,比如非法本考生。但不管怎么说,能参加司考,对自己的人生都是一种历练。一个中学生,如果没有参加过高考,那对他的学生生活来说,应该说是一种缺憾,同样,对一个法本生,如果没有参加过司法考试,对他来说,也许也是一种缺憾。因为通过了司法考试后,会让你对法律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由于不喜欢机关的工作环境,在通过“司考”后,经过很长的思想斗争后,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去做实习律师。和单位办了一年的停薪留职手续,最后来到市区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我看过许多律师所的招聘信息,在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律师这个高学历的行业,对实习律师的条件是很高的,一些大一点的律师所,一般都要求重点大学全日制的法本生,有的还要求硕士或英语六级。只有小所才会接受自学考试的学历,所以有时一个人的底真的很重要。实习是艰苦的,由于我家在郊区,远离市区,自己要在市区租房住,一周回家一次。因为不能独立执业,只能帮律师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所以律所每月只给一点生活费,在经济上肯定是出多入少。其实有些人生经历,不是你看过多少书面的介绍就能理解的,只有你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原来对律师这个职业的种种想法通过一年的实习最后终于有了最感性的认识。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律师,其实不是真实的律师,律师的形象被媒体神化了。律师只是一个职业,而且这个职业有时甚至比其它职业更功利。案源对于一个律师来说太重要了,一个律师首先要学会推销自己。在律所里我真正了解了营销这个概念,我在的所虽然不大,但很懂得推销自己,律所有自己的网站,报纸上有固定的安全宣传,定期往企业发广告信,为企业组织免费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等。律师绝对不是免费的普法者,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做学问的职业。律师为别人提供法律服务,皆是拿了人家的钱,律师的工作其实与高尚、正义都无关。律师有时是一个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严重背离的职业,这也是社会上之所以把律师看作是诡辩手的原因。比如一个抢劫犯,是一个万人唾弃的人,律师为其辩护,与其说是为了维护其合法的权益,倒不如说是因为收了他的钱更直率。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从事一个工作最主要的理由先是为了拿取报酬。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就是前者把教书当做是饭碗,而后者把教书却当做事业。如果一个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时,如果能做到不考虑经济因素,那么我想他一定是一个好律师。想想自己出来做律师,律师需要的专业、智慧与敬业这些我都有,可是律师需要的案源、交际和关系我又都没有。做律师其实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一年期满后,我还是回到了我原来的单位,毕竟公务员现在也是一个另人羡慕的职业,而且毕竟感觉自己岁数也大了,过了创业的年龄。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公务员是不能兼职职业律师的,因为在执业时,必须要办人事档案托管的。

  能够有一年的实习律师经历,皆因通过了“司考”。虽然一年的实习,让我在经济上甚至政治上都有些损失,但经历本身也是一种财富。很喜欢那种凭本事吃饭的工作,也喜欢律师的自由,也渴望一种成就感,起码我曾努力过。回到原单位后,我曾参加过三次全市组织的处级干部公开选拔,每次都能进入面试。我想每次能通过笔试,和我的“司考”经历也有些关系,因为通过学习法律可以让你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同是参加“司考”,也提高了你的做题速度。现在回想参加“司考”时,在“三伏”天里,在别人都去纳凉休闲时,你却在灯下苦读,那时的感觉就是痛并快乐着。想想人生有了一个目标,而值得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感谢“司考”,它让我痛并快乐着。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