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安全生产法 > 班组安全管理 > 班组安全管理的基石是“素质教育”

班组安全管理的基石是“素质教育”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31 08:28:23 人浏览

导读:

“上有千条线,班组一针穿”。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

“上有千条线,班组一针穿”。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班组又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会有勃勃的生机。国家、省市、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标准等最终都会从班组管理中体现出来。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形容班组的工作及其成果是“精雕细刻,货真价实”。老传统老观念都认同一个概念,班组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有一位素质好的班组长。如果把班组比作一部机器,班组长不仅起着“螺丝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发动机”、“传动轴”、“主动轮”的作用。比如:白国周同志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组管理方法,这应该是特别企业个别班组的形象典范和特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如果将其“三勤”、“三细”、“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谈”、“三提高”强行推进班组管理中,恐怕愿意勇当班组长的人也许是寥寥无几。
时代在发展,标准在提高。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夯实教育基础,转化机制,方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白国周班组”,越来越多的班组高素质人才。素质不是文化,不是学历,一名大学生也很难培养成白国周式的高素质人才,他农民出身,初中文化。假如一个企业整个班组都是大学学历,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良好的管理机制,也难于顺利完成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有著名经济学家探讨人的素质时说的好,人员素质问题如同是小汽车,管理机制问题如同是高速公路。车好是不是就能跑出速度来?不是,还要看路好不好。反过来,路特别的好,顶级高速公路,是不是能跑出速度?不是。还要看什么?还要看车。如果车不好,路再好也没有用。车和路是并行的。人员素质高,机制不活,企业想做强想做大,等于痴人说梦。机制好,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照样寸步难行。实践证明,只要人员素质高了,管理机制活了,企业想不做强,想不做大,都不可能。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素质问题的核心是职业化问题,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岗位的事情。这个叫职业化。通过职业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不管你的学历多高多低,只要加强职业化建设,你就能够真正的做到高素质。素质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再加上个别企业在经济大潮中急功近利、虚假、浮躁思潮的侵染,素质教育被曲解和低毁,以至于我们的班组安全管理缺乏素质教育标准。
我们传统的安全教育方法,大概分讲授说服法、奖惩教育法、养成教育法、言传身教法、感化教育法、监督教育法、例证教育法、外围教育法、全方位教育法等九种。在我们企业常见的无外乎奖惩教育法和言传身教法,这些都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标准。比如:在实施奖惩教育时,要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同时奖惩要力求真实、准确、适度,使受教育者是非分明,功过分明,从而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感;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实际上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是恰恰相反的奖惩教育法,以惩罚为主,奖励为辅,这基本上是管理上的本末倒置;素质教育上的颠倒是非。言传身教法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的方法是增强安全教育效果,搞好安全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安全教育效果的提高,不仅需要教育者的耐心说服和教导,而且需要教育者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实际上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霸道型管理和王道型管理模式,很难领会人道型管理理念。也就很难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企业难于形成素质文化。
那么,我们又如何形成现代安全管理的素质文化教育标准呢?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从《安全生产法》45-48条中,从业人员的9个权利;(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拒绝权;安全保障权、社会保障权、赔偿请求权。)三个义务:服从管理的义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义务;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报告的义务。以及相关的关心员工劳动权利来做起来教育,在阳光透明的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使员工从国家的法律法规上,本性的体会到“责、权、利”的统一,懂的了生存素养。实际上在许多企业和广大的职工中,他们不知道这9个权利,三个义务的标准,相互之间在相互不信任中进行着安全生产,起不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二、开展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的素质教育,教育我们的员工明白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弄懂我们的作业现场状况、事故原因分析、潜在事故模式、危险控制措施。危险预知活动的素质教育是控制人为失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落实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进行岗位安全教育,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的重要手段。实际上在许多企业和广大的职工在企业的三级教育中,很难系统的学习过,教育没有质量,没有标准。大家都在“无师自通”中学习,在“血的教训”中领会危险控制措施。
三、在“4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管理中,养成素养教育,最终形成企业“5S”管理文化。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是有标准的,通过管理机制,按部就班的执行,员工自然就会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大家就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表现一种班组文化,体现自身的企业价值。
这三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也很容易,关键是我们如何持之以恒,如何不断创新,提高素质教育标准,这是决定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成败。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太多了,有市场因素,有技术因素,有政策因素,有环境因素,有竞争对手因素。无论哪个方面,都会决定企业的成败。可是最重要的有两个,也是最核心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人员素质问题,第二个是管理机制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如何培养提高全员文明礼貌水准。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我们不仅从员工的仪容仪表、日常行为、工作标准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范;更要从机制上体现高素质人才的优越待遇,员工自然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尽职尽责,主动地发现和处理隐患,自然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自然会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上的转变。[page]
班组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亲善求和,以人性化管理和亲情感召凝聚工友思想意志,努力形成安全生产的整体合力。班组的安全管理自然更加牢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