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动态 > 夏新重组能否重拾往日辉煌

夏新重组能否重拾往日辉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6-20 22:24:04 人浏览

导读: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夏新电子的陨落一定是最富有悲剧色彩的一个,从亏损到赚得满钵而归,再到巨额亏损、资不抵债。仅靠一款手机神话般地挽救了当年濒临破产的夏新电子,后又由于对市场的错误判断,从2004年第三季度财报起,开始频频亏损,直至陷入深淖,于今年4月被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夏新电子的陨落一定是最富有悲剧色彩的一个,从亏损到赚得满钵而归,再到巨额亏损、资不抵债。仅靠一款手机神话般地挽救了当年濒临破产的夏新电子,后又由于对市场的错误判断,从2004年第三季度财报起,开始频频亏损,直至陷入深淖,于今年4月被判停牌。

  2009年8月,夏新电子的实际控股人中国电子(CEC)向法院起诉要求夏新电子支付代偿款,曾被一度认为是夏新电子重组的序曲;而厦门百强企业第四的象屿集团的入主意向,更是坚定地奏响了夏新电子重组的前奏。终于在拖延了将近一年后,作为夏新电子两大股东的厦门市政府与中国电子(CEC)或许已达成默契,开始了启动重组进程。

  至此,任何有关重组的传闻都可以落下帷幕;然而,对于深陷困境的夏新电子而言,似乎并非是迎来了山穷水尽后的柳暗花明。

  漫长的等待

  2009年8月13日,夏新电子发布公告,中国电子(CEC)向法院起诉要求夏新电子支付代偿款一案,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公告中称,夏新电子应于2009年8月5日前偿还由中国电子代偿的银行款项共计8810万元,如逾期尚未还款,中国电子(CEC)有权依法对其“amoi夏新”整体商标的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商标的价款优先受偿,并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这起看似费解的公告,曾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夏新电子开始启动重组的重要信息。而夏新等待这个信息的过程却太漫长了。

  “夏新的每一步都相当艰难。”夏新电子董秘吕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叹。

  早在今年年初吕东就曾明确公开表示公司资金紧张,国内生产线停产,并表达公司内部对于重组有所期盼。而中国电子方面也曾表示重组夏新电子的方案将会在1月底出炉,保留夏新电子3G的核心研发队伍。

  直至2009年4月,夏新电子才发布公告,董事会通过了定向增发的议案,大股东将以现金方式向公司注资,这是夏新电子重组的第一步。而知情人士也透露,此次夏新电子的重组也在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产业重组的计划中。本都看似雨过天晴,却由于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规,需暂时搁置增发方案,根据相关规定对公司进行调查。证监会的一纸调查令,将夏新电子的重组挡在注资门外。

  2009年5月27日,夏新电子由于持续亏损被暂停上市。同年6月,夏新电子召开股东大会告急公司债务过高,必须立马彻底解决债务问题。

  据业内人士分析,夏新电子的前景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向法院申请破产,债务清算,终止业务;另一方案则是重组。中国电子(CEC)与厦门市政府对此一直在反复商榷,无法统一意见。

  事实上,夏新电子此时已经濒临退市,“起死回生”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根据规定,恢复上市必须披露经审计的暂停上市后首个年度报告,且经审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显示公司实现盈利。

  而在相关专家分析中,已经连续经营巨额亏损的夏新电子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的年报,公司负债已经高达27.6亿元,股东权益为-12.7亿元,严重资不抵债。“今年半年报的亏损还将加大。”夏新电子有关人士称,“其中仅欠中国电子的债务就有10多亿元。”显然,夏新电子要想在短短数月内,扭亏为盈几乎无望。

  不过,也有乐观的声音认为,夏新电子的债权债务已经理清,裁员安置费及处理存货等费用是上半年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旦重组轻装上阵,下半年完全有可能实现盈利。

  但夏新电子在去年年报中,对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调减期初未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及少数股东权益,共计减少分配利润8200万元,这一事实无疑成为新的不和谐之音。

  有言论称,夏新电子完全有可能存在实际控制人豁免部分债务和其他债权人豁免孳息的行为。因为单是债务重组就能给夏新电子带来不菲的损益,而只有夏新电子恢复上市,才能保证其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债权人的权益。相关人士透露,“剥离债务作为其重点。主要由中国电子主导,厦门市政府将出面消化一部分。”

  时至今日,夏新电子终于开启重组。尽管相关人士表示,重组过后,中国电子将仍然会实际控股夏新电子,然而业内人士却普遍认为,中国电子将会借起诉、重组等机会,逐步转让对于夏新电子的实际控股,抽身而退。

  能否顺利重组

  夏新电子曾公示,具体的重组方案公布在8月29日的半年报中,然而,夏新电子发布半年报已过多时,却一直没有确定的方案出台。对此,夏新电子回应道,相关重整方案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一旦确定,公司一定及时公布。

  市场一直猜测,重组过后夏新电子会将其手机的品牌和运营权外包,公司仅负责产品的研发及设计。而夏新电子的两大股东中国电子(CEC)及厦门市政府对于这一外包模式都持肯定意见。

  据悉,渠道商华盟伟业将全盘接受夏新电子的手机品牌和运营权。对此消息,尚未得到华盟伟业及夏新电子的回应。

  北大经济学院产权经济研究专家曹和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未来10年,制造业和技术业将处于低谷,夏新电子要想走一条振兴之路,最重要的应该是将手机业务外包,轻装上阵。

  夏新电子在国产手机厂商中是个异类,当所有厂商都在用联发科方案降低成本,夏新却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即使到了后期困境之时,夏新仍然希望在GPS导航手机及Windows智能手机上有所突破。这样的坚持使得夏新拥有国内厂商为数不多的研发实力及技术,但超前的研发导致资金跟不上,使其元气大伤,掉入深渊。

  而现在,夏新重组需要的是资金,但到目前为止,夏新两大股东CEC和厦门市政府都无法给予充足的资金帮助,前者因为旗下的手机品牌并非夏新一个,而后者更要投入精力去拯救陷入危机的厦华。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夏新电子尚拥有持续经营的基础,并且保留了全系列的3G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外包品牌运营除去能维系夏新品牌的市场形象外,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夏新手机研发和经营资金的问题。且夏新电子在其为数不多的盈利项目之一,即与和记黄埔仍然进行的合作正是采取手机品牌运营外包,利润来自技术使用费的收取。

  相关人士表明,不管该公司是否将手机品牌及业务交付于第三方运营,夏新电子在最近都会对研发团队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重组,以配合重组后的业务开展。[page]

  期待新生

  一旦财务危机得到缓解,便可迅速恢复生产经营,夏新电子乐观地认为其行业前景良好,并在2008年年报中称,2009年将实现4.2亿元的营业收入,费用控制在2亿元左右。

  夏新电子一直认为,3G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3G终端的技术跟踪工作,夏新同时拥有TD/EVDO/WCDMA三大3G技术的优势,并且在海外市场上不断发力,似乎意味着整装待发的夏新将会在中国未来的3G市场上一鸣惊人,再创当年A8的辉煌历史。

  不过,相比A8鼎盛辉煌的2001年,手机市场早已是变幻莫测。通信观察人士项立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的A8手机所带来的辉煌除了自身优势技术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在于当年一线品牌手机对二、三级市场的忽视。”

  他还表示,如今的一线品牌如诺基亚等,已经逐步将渠道下沉,并且加强了在中档手机方面的研发。这对于夏新这样的本土中型企业而言,很难重新在中档手机市场有所突破;而低端手机市场上又难敌山寨手机的价格优势。夏新电子想凭一己之力重振复兴将会十分困难。

  而对于市场盛传重组过后的夏新电子将选择手机品牌及业务外包这一运营方式,业内人士也认为,公司的前途却并非想象中那么乐观。

  首先的风险来自渠道商的实力及是否用心经营夏新品牌。因为有当年宝易通讯和亮成集团的不成功运作使得创维手机品牌的消失先例在前。尽管华盟伟业作为TCL和长虹手机的国代及省级代理商,业内人士对于其市场运作能力及能否在夏新品牌“复活”中担当重任持有保留意见。

  其次,从3G时代开始,网络终端——手机销售更多地是与网络运营商联系起来。曹和平教授也曾表示,现在企业寄希望高含金量的产品以求保持利润的战略应有所转变,并且预测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通过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从而发展网络终端,而这一模式在国外市场上已经得到证实。

  相关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都在逐渐地放弃社会渠道,把重心移到运营商定制市场。然而运营商市场对于手机厂商的反应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变数更大——“近乎苛刻的交货时间”、“随时可能改变的研发计划”。如果放弃运营商定制,显然夏新要走一条逆势发展的道路,能否成功无人能定论;但对劫后重生的夏新电子而言,如果投入过高的资金人力在运营商定制市场,是否又有得不偿失的风险于其中?

  与此相关的是,在2008年7月中国移动二期20万部TD招标中,夏新电子仅仅中标1.9万部,似乎也预示了夏新电子重组之后的路途并非乐观,所谓山穷水尽后的柳暗花明,似乎如同当年A8神话一样,或难再现。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