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支票 > 转账支票填写标准是怎样的

转账支票填写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2-14 20:11:10 人浏览

导读:

支票是可以流通的,但他不像人民币流通那么频繁,毕竟通常是做生意,交易数额大才会使用支票的。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转账支票填写标准是怎样的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支票是可以流通的,但他不像人民币流通那么频繁,毕竟通常是做生意,交易数额大才会使用支票的。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转账支票填写标准是怎样的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转账支票填写标准是怎样的

  1、 出票日期(大写):数字必须大写,大写数字写法: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1)壹月贰月前零字必写,叁月至玖月前零字可写可不写。拾月至拾贰月必须写成壹拾月、壹拾壹月、壹拾贰月(前面多写了“零”字也认可,如零壹拾月)。

  (2)壹日至玖日前零字必写,拾日至拾玖日必须写成壹拾日及壹拾x日(前面多写了“零”字也认可,如零壹拾伍日,下同),贰拾日至贰拾玖日必须写成贰拾日及贰拾x日,叁拾日至叁拾壹日必须写成叁拾日及叁拾壹日。

  2、 收款人:

  (1)现金支票收款人可写为本单位名称,此时现金支票背面“被背书人”栏内加盖本单位的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之后收款人可凭现金支票直接到开户银行提取现金。(由于有的银行各营业点联网,所以也可到联网营业点取款,具体要看联网覆盖范围而定)。

  (2)现金支票收款人可写为收款人个人姓名,此时现金支票背面不盖任何章,收款人在现金支票背面填上身份证号码和发证机关名称,凭身份证和现金支票签字领款。

  (3)转帐支票收款人应填写为对方单位名称。转帐支票背面本单位不盖章。收款单位取得转帐支票后,在支票背面被背书栏内加盖收款单位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填写好银行进帐单后连同该支票交给收款单位的开户银行委托银行收款。

  3、 付款行名称、出票人帐号:即为本单位开户银行名称及银行帐号,例如:开户银行名称:工行高新支行九莲分理处

  银行帐号:1202027409900088888 银行帐号必须小写。

  4、 人民币(大写):数字大写写法: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亿、万、仟、佰、拾。

  注意:“万”字不带单人旁。

  角字后面可加“正“字,但不能写“零分”,比较特殊。

  5、人民币小写:最高金额的前一位空白格用“羊”字头打掉,数字填写要求完整清楚。

  6、盖章:

  支票正面盖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缺一不可,印泥为红色,印章必须清晰,印章模糊只能将本张支票作废,换一张重新填写重新盖章。反面盖章与否见“2、收款人”

  

  二、支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购买支票:客户转账支票使用完毕后,应在转账支票领用单上加盖预留银行印鉴,同时按标准交费,领取空白转账支票。

  2、客户应在其存款账户的余额内签发支票。如透支银行予以退票,并按票面金额处以5%但不低于1千元的罚款。

  3、“出票人签章”栏应加盖预留银行印鉴,缺漏印章或印鉴不符时,银行予以退票,并按票面金额处以5%但不低于1千元的罚款。

  4、客户签发票据应按照《支付结算办法》和《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记载。

  5、转账支票提示付款期限为10日,超过付款期的支票,银行不予受理;转账支票的权力时效为自出票日起六个月,在票据开出六个月内,收款人可持有关证明文件,向付款人请求付款。

  6、客户结清销户时,应将未用空白支票缴还银行。

  7、支票的收款人、金额、日期不得涂改。

  8、开出转账支票用以支付时无需在支票背面做背书,收到支票用于银行进账时才需要在背面填写背书信息。

  三、转账支票怎么用

  1、收到转帐支票后,看日期金额是填写,如未填写,将其补齐。

  2、反面背书人的方框里盖你们单位的公章和法人章,日期补齐。

  3、背书人:填写你们单位的开户行的名字,有的银行刻好了章送存的时候盖上也一样。

  4、书人的方框里找个空白地方,写上“委托收款”,不要压到盖好的章。同样有的银行也有"委托收款"的章,盖上就行了。

  5、填写银行进帐单,有的是银行发的,有的是买的。内容无非就是对方和你们单位的帐户信息什么的。

  6、将进帐单和支票一起交给自己单位的开户行就行了。

  7、将银行返回的企业做帐联交给会计。 需要注意的就是别写错,别弄脏了。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账支票填写标准是怎样的”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填写支票一定要注意哪些可以改哪些不可以改的。若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法律快车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