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拍卖法 > 拍卖知识 > 中国拍卖业:撑死胆大的和吓死胆小的

中国拍卖业:撑死胆大的和吓死胆小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03 07:40:46 人浏览

导读:

“僧多粥少,明争暗斗”这些词语屡屡被用于形容中国拍卖行业的现状。与拍卖师站在台上叱吒风云相比,拍卖业的风光背后隐藏着无奈和危机。据商务部统计,中国目前有拍卖公司五千多家,拍卖师五千多人,其中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只有一百多家公司和几百名拍卖师,而在利润的

“僧多粥少,明争暗斗”这些词语屡屡被用于形容中国拍卖行业的现状。与拍卖师站在台上叱吒风云相比,拍卖业的风光背后隐藏着无奈和危机。据商务部统计,中国目前有拍卖公司五千多家,拍卖师五千多人,其中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只有一百多家公司和几百名拍卖师,而在利润的诱惑和自身素质不高的情况下,黑槌现象屡见不鲜。  中国的拍卖业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传统做法,就是靠人情关系“打天下”,诸如权色交易、金钱交易、人情交易等种种“暗箱操作”行为,推阵出新。并且,在这种激烈竞争下,行业“内讧”行为尤为严重,明争暗斗无处不在,有人四处恶言贬低同行,有人为求生存不顾《拍卖法》规定,自愿降低拍卖佣金甚至不要一分钱佣金。“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坑死傻头傻脑的”也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拍卖行数量年增三成  据统计,中国现有拍卖企业5000多家,仅广东省就有414家,广州市更多达137家。中国拍卖企业的逐年递增率达到30%。业内人士纷纷抱怨僧多粥少。中国拍卖业准入门槛很低,只要拥有一个拍卖师,有一定规模的拍卖场地,有一百万元的注册资本便可成立拍卖公司,并且拍卖公司属于中介投资机构,不存在负债情况,因而,即使没有标的物进行拍卖,也不会关门倒闭,这直接造成了中国的拍卖企业保有量只增不减。  虽然近年来,各地拍卖的委托方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选择拍卖行的门槛,但是仍对该行业的优胜劣汰作用不大。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实施了多年的拍卖“摇珠”方式(即不讲究企业的大小和业绩,均享有相同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拍卖企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过,也有行家认为,除了“欠公平”,“摇珠”分标的方式贡献还是非常巨大的,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诸如人情交易、暗箱操作等行为发生。  而最近有一种正在兴起的投资途径正在吸引着那些不愿把钱放在银行的人们,它就是艺术品投资。这个市场的钱景在很多人眼中胜过了前景,这一点在艺术品拍卖中表现尤为突出,赝品充斥、暗箱操作,伎俩之多令人瞠目。  商业洗钱拍卖行变身洗黑帮手  近年来,拍卖行也变身洗黑帮手,据拍卖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拍卖行也成为某些黑势力洗钱的最佳选择。他们往往是利用拍卖公司的中介服务,将需要支付的“黑钱”,以巨额支付藏品价款的形式安全、迅速地转移掉。  一般情况下,地下洗钱者会通过受托方通过大肆或者高价购买艺术品甚至赝品进行操作,也有的通过自拍自买的方式把黑钱合法化。就好像甲要向乙支付一笔黑钱,可能因为所要支付的款项数额很大,或属于异地支付,或需要支付不易兑换,或不开放兑换币种的货币,或需组合几个来源、几个地点的资金等情况之时,这种支付就存在许多制约。此时,最为方便的做法就是通过拍卖公司来过数。乙以一件艺术品拿到拍场,甲以高价购回。于是,双方利用拍卖公司的中介服务,将需要支付的黑钱,以乙方所需的支付藏品价款的形式、币种及数量等,安全、迅速地送到乙方手中。而且,因为是艺术品的交易款项,资金也变得干净了,能见光了。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调动或投资之时,也就方便、安全了。这其中,很多时候拍卖行是不可能一点端倪都看不出来的,但由于有私下交易或不愿放弃10%的佣金,一些拍卖行也变相成为洗黑钱的帮手。  “如果拍卖前已经证明是赝品,还拍卖成功,惟一的可能就是洗钱。”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不过,由于拍卖行业的特殊性,目前这些事实很难求证。  暗箱操作伎俩之多令人瞠目  拍卖行中的暗箱操作伎俩种类繁多,令人瞠目,像艺术品拍卖中的“哄炒藏品”,“自买自拍”等做法就很具代表性。  哄炒藏品的做法就是有些拍卖公司为达成交易,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而虚增成交价。具体做法是,委托方、买受方、拍卖公司三方事先约定“真实”成交价和“真实”佣金,比如约定拍品的落槌价为500万元,再加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为550万元。而在拍场,拍卖师会再虚叫到1000万元落槌,加上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变成1100万元。但是这个价钱是给别人看的,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而一旦到了重大标的、明星标的、高价值标的等的时候,或者有连续几件标的流拍之后,此时电话委托就会适时出现。其实,这些电话委托就是拍卖公司的“托儿”。  此外,现在有一些专门出入于拍卖公司的“倒爷”,业内通常称之为“画虫子”。这些“画虫子”频繁交易、买卖,干扰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节奏和规律。他们在拍场之上的刻意表演,有时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给投资者以误导性判断,对投资者造成更多、更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对半真半假的标的感兴趣,对于名家重品,或拍卖公司的重头标的很少参与竞投,他们多是三五成群,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竞价技巧亦十分娴熟。  还有一种“自买自拍”的做法,在拍卖行中被称为“聪明人的坑傻游戏”。按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是不允许拍卖属于拍卖公司的物品的,但还是有许多拍卖公司在拍卖之前,想方设法将藏品的所有权先归到自己名下,这样,拍卖公司可以差价、佣金一起赚。更有甚者,在宣传中模糊来源,实际上就是在拍卖自己的藏品。  拍卖作为经济生活中常用的交易行为,极易引起轰动,也极易引起跟风效仿的连锁反应。因此,某些“聪明”的年轻艺术家或没有名头的艺术家们,发现了一条成名的捷径,那就是通过拍卖公司所举办的拍卖会进行市场炒作。他们到拍卖场上自卖、自买一番,或邀请朋友在拍卖会上哄抬自己作品的价格,以期获得公认的“真实”价位,在今后的销售之中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这其中有画廊参与其中,也有的直接和拍卖公司默契合作。由此也就出现了很多令人费解的现象,很多并不出名的在世中青年作家的作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过世的那些大师级人物的市场价格。而一旦作品大量出货后,市场价格却给投资者泼了一大盆凉水。(来源:星岛环球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