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法动态 > 浅谈邻里纠纷案件的执行

浅谈邻里纠纷案件的执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28 10:54:24 人浏览

导读:

邻里纠纷案件的执行需要当事人携带生效的诉讼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等法律文件前往当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邻里之间由于居住的较近,很容易因为采光、通风等居住需求产生纠纷,邻里纠纷的处理方式一般包括停止侵害和恢复原状,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把握执行的限度。

  邻里纠纷案件的执行需要当事人携带生效的诉讼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等法律文件前往当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邻里之间由于居住的较近,很容易因为采光、通风等居住需求产生纠纷,邻里纠纷的处理方式一般包括停止侵害和恢复原状,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把握执行的限度。

 

  一、浅谈邻里纠纷案件的执行

  近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诉至法院的涉及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邻里纠纷案件逐年增多,法院在审理和执行过程中都面临着诸多困难,特别是在执行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如何处理好邻里纠纷案件的执行是一道重要的课题。
  在执行邻里纠纷案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一是法律文书判决主文表述不明确。有的判决书只表述为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这样的判决非常模糊,停止什么样的侵害,恢复到什么程度为原状,执行人员无法把握。二是案件当事人身份特殊,当事人大都是邻居,甚至部分还是亲戚,生产生活关系错综复杂,如不妥善处理,亲情将更加疏远,积怨更深。三是当事人之间矛盾激烈。当事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空间,在生产生活中朝夕相处,在排水、通行、通风、采光中产生的矛盾在进入诉讼程序前已经通过多级多次调解而达不成协议,积怨已是非常的深,而在法院判决后,一方当事人的意见更大,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对抗非常激烈,处理难度非常之大。
  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邻里纠纷,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多方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要利用当事人双方是邻居或是亲戚的关系,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时要发挥联动机制,在执行过程中积极与镇政府、村委会、矛调中心沟通,让基层组织参与到案件的调解工作中,充分利用他们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对案件的当事人又比较了解,对双方的矛盾也比较清楚的特点,找到解决纠纷的最好方法,促成双方矛盾的消除,从而解决邻里纠纷。
  二是要进行实地勘察。执行人员要主动到邻里纠纷现场勘察,充分了解双方争执标的的状况、地理位置等情况,为当事人分析利害关系、权衡利弊得失,听取当地党政机关、司法所、村委会的处理意见。特别是对判决主文不明确的邻里纠纷案件,不要一味地以判决不明确而不予执行,而是要主动与审理案件的法官进行沟通,明确判决的要点和真实意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邻里关系。
  三是要制定好执行预案。对通过做过细工作仍无法达成执行和解的案件,必须按照判决书的内容执行到位,以彰显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但在强制执行前必须做好执行工作预案。执行预案要内容翔实,包括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基本情况、案件基本情况、执行内容及前期工作情况、执行中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执行中所需警力装备情况、需与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沟通的情况等等。 在做好执行预案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时机进行强制执行,既要确保案件的执行到位,又要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二、邻里纠纷可以报警吗

  邻里纠纷如果出现打架、严重影响其他人生活等的情形时,属于违反治安管理法的情形,当事人可以报警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三、邻里纠纷引起的案件怎么化解

  (一)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解决。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调解,包括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民事调解由争议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一个机构、和个人,由第三方依据双方的意见和授权提出解决意见,经双方同意并执行,由此化解纠纷。但此种方式的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调解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一方拒不执行约定的事项,则纠纷依然得不到解决。

  物业管理纠纷的行政调解则是借助主管政府的势力进行调解处理,但这种处理如一方不遵守执行,则要借助其他手段解决。

  民间的调解和行政调解与仲裁或诉讼程序中的调解是不同的。仲裁或诉讼中的调解是仲裁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不具有独立性。

  (二)通过仲裁的方法解决物业管理纠纷。

  依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仲裁庭管辖物业管理纠纷的依据是当事人认定的协议。仲裁协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订立合同时就约定一个条款,说明一旦有争议就提交仲裁,这叫仲裁条款;另一种方式是双方当事人出现纠纷后临时达成提交仲裁庭的书面协议。

  1、仲裁协议要写明以下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待定的仲裁委员会。

  注意:达成仲裁协议的争议,不得向法院起诉;即使起诉,法院也不受理。

  2、仲裁处理的一般程序是:

  (1)一方当事人向待定的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2)委员会于收到申请书后5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

  (3)立案后在规定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4)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答辩,双方按名册待定仲裁员。普通程序审理 时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双方各选一名,仲裁委员 会指定一名任首席仲裁员;案情简单、争议标的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一名仲裁员审理;

  (5)开庭:庭审调查质证、辩论、提议调解;

  (6)制作调解书或调解不成时制作裁决书;

  (7)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

  与司法审判的两审终审制不同,众裁裁决是一裁终局的。

  (三)通过诉讼方法解决物业管理纠纷。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骤:

  (1)当事人一方(原告)提交起诉状,起诉到法院;

  (2)法院立案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提交答辩状;

  (4)开庭:调查、辩论、调解;

  (5)制作调解书或一审判决书;

  (6)双方均不上诉,则判决书生效;或一方不服提起上诉,进入第二审程序;

  (7)第二审审理:制作二审调解书或下达二审判决书,此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述;

  (8)执行。

  解决邻里纠纷最好还是通过当事人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通过判决裁定达成的解决方法的执行很难把握其限度。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浅谈邻里纠纷案件的执行的法律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