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法动态 > 捂盘开发商网上被“人肉”

捂盘开发商网上被“人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4-21 10:52:02 人浏览

导读:

囤积居奇引百姓不满九成网民认为惩治力度太轻近日,某地产专业网的论坛上推出了新的特别作业,呼吁网友集体人肉搜索捂盘开发商,截至11月29日,活动点击率已超过3万次。活动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七成投票人非常担心开发商捂盘会造成房价疯涨。反之,认为政府出手惩治捂

  囤积居奇引百姓不满 九成网民认为惩治力度太轻———

  近日,某地产专业网的论坛上推出了新的“特别作业”,呼吁网友集体人肉搜索捂盘开发商,截至11月29日,活动点击率已超过3万次。活动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七成投票人非常担心开发商捂盘会造成房价疯涨。反之,认为政府出手惩治“捂盘”是皮肉之痒的,却占了九成以上。许多回帖留言的网友,纷纷言之凿凿地揭发开发商有捂盘行为。于是乎便有了开发商捂盘和网络曝光是否应该的纠结……

  ●开发商疑似捂盘 市场一房难求

  已过而立之年的白先生与妻子现租住在海淀区,直到今年6月,俩人合计着买套90平方米的两居。在当时北京楼市火箭蹿升的大势下,楼盘价格几乎一天一个价,俩人利用休息日跟着看房班车跑了十几个楼盘,捧回家一厚摞材料。最终看上了西五环一处刚亮相尚未开盘的房产。

  据白先生介绍,当时周边区域均价都在13000元左右,而该楼盘公开承诺相比同区域住宅,价格一定不是最高的。为此小两口都觉得很有吸引力。但不承想,从8月起,各大门户网站均预测下月开盘,但直到今天仍是未见动静。在此期间,夫妇俩不但错过了其他开盘,而且据说该楼盘预计均价也由原先的10000元涨到了15000元左右。

  据了解,与白先生的处境相似的买房人不在少数。秦女士在丰台区一处楼盘也遇到了疑似捂盘的现象,该楼盘开盘只销售其中的三层,均价在20000元左右。秦女士表示,自己早在上期开盘时就排号了,但几十套房源却有几百人排,大部分人都没能买到房子。据了解,此次开盘也是只推出几十套房源,每平方米的价钱却比一个月前贵了1000多元,如果不等开盘就选房或选择其他楼层也可以,但价钱也就要在此基础上更高一些。

  本报上期曾报道,据协成、亚豪搜房下月入市楼盘有35个,其中纯新盘仅11个,其他均为老项目加推新房源。供应量本身在淡季就相对有限,然而市场上却上演了不同于以往的“抢房”现象,导致热销楼盘的基本“日光”。几千人排百余套房源;动辄几万、几十万的VIP卡;开发商逐栋甚至逐层地销售等等怪现象都刺激着买房人敏感的神经。业内人士表示,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及和一些疑似“捂盘”现象一起,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热销楼盘的“楼荒”效应、推高了房价。为此被“惹恼”的网友们开始在网络上发起对捂盘开发商的“人肉搜索”,诉诸于口诛笔伐。[page]

  ●网络曝光捂盘开发商名单

  就在近日,某专业网站推出了新的“特别作业”,呼吁网友集体人肉捂盘开发商,截至11月29日,活动点击率已超过3万次。参与调查问卷的网友中,有近七成投票网民选择遭遇过开发商捂盘,也有近七成网民表示选择担心开发商捂盘会使房价疯涨。相反,选择政府出手惩治“捂盘”只是皮肉之痒的占到了九成以上。对高房价的担忧,对捂盘现象的深恶痛绝成了当下许多买房人,尤其是网民们的热点话题。

  为此,经调查发现,网民们在网络上倾力搜索“捂盘”开发商,仅一天就爆出有11个热点项目名单,都被指疑似捂盘,项目所在范围从二环内到六环外,均价从三万至九千元不等。且爆料者皆言之凿凿,以自身的买房经历陈述遭遇“捂盘”的经过。

  网民们闷头“人肉”捂盘开发商,但其实,早在7月初,北京市住建委启动了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月行动,加大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按期开盘、不进行网上认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整顿力度并根据房地产投诉监管平台投诉和媒体曝光情况,约谈、告诫了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起到了一定威慑作用,但仍被网友认为力度太轻。因此,自认为对捂盘的开发商缺乏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也是网民认为约谈、告诫不能遏制捂盘现象的原因之一,也促成了这次自发“人肉搜索”捂盘开发商的行动。

  ●“人肉搜索”并不可取

  针对网络上“人肉搜索”曝光捂盘开发商的行为,法律人士表示这样并不可取。经常受理名誉权和房产纠纷案的某律师所邢律师表示:首先,“人肉搜索”其实就是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或单位信息的行为,而这些信息往往涉及个人隐私,一旦触及这个层面,就违反了法律。根据国家民法、行政法、刑法的规定,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这里,即便是以开发商为“人肉搜索”目标,但因所在公司又涉及相关个人的信息,包括职务、收入状况、住所等等,因此与泄露个人信息本质上是一致的。

  其次,人肉搜索往往是建立在听取单方面陈述和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这就很容易产生误导,尤其是一些购房人在开发商疑似捂盘导致价格飙升、购房无门的情况下,采用“人肉搜索”本身与利益相关难免过激和有失公允。最后,惩治捂盘开发商应该是市场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而网络上曝光开发商捂盘行为任其发展,也可能变成一种滥用的手段,反受其害。[page]

  “人肉搜索”捂盘开发商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当的权利。市住建委也早已公布了投诉举报的方式,购房者遇到开发商的捂盘行为,应该拨打电话或者通过网络向住建委进行投诉,用正当的手段维护利益。在北京今年楼市走好的大势下,房屋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人人称心如意并不现实。邢律师表示,对待商品住房,因其性质是既是必需品也是商品,稀缺性也容易引起分歧,因此惩治捂盘的开发商,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规范。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