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员工手册 > 遭遇经济性裁员如何保护自己?

遭遇经济性裁员如何保护自己?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1 06:41:54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如今,“裁员”成了让职场人心惊胆战的字眼,但逃避不是办法,多了解些相关法律法规,在裁员“不幸”降临的时候,利用法律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才是正确的应对态度。

  核心内容:如今,“裁员”成了让职场人心惊胆战的字眼,但逃避不是办法,多了解些相关法律法规,在裁员“不幸”降临的时候,利用法律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才是正确的应对态度。

  什么是裁员

  人们通常把企业大规模减少用工一律称为“裁员”,其实这种称法并不准确。在法律上,“裁员”的全称是“经济性裁员”,是指符合政府法律规定的企业经济性裁员。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员。” 而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则扩大了企业经济性裁员的范围,即在以下4种情形下,企业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企业如果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进行经济性裁员,可以根据法定的裁员程序以及规定向被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

  遭遇裁员,你要注意什么

  如果遭遇经济性裁员,员工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裁员是否履行了法定程序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裁员必须履行一套法定程序,这些法定程序是有顺序的,必须全部履行:第一、必须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第二、必须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第三,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上述程序是法定的必经程序,决定着裁员决定的合法性。

  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裁员方案是否保障员工的法定权利和利益

  公司的裁员决定与被裁员工处理方案,均应保障员工权利和利益,劳动者可仔细对照:

  第一,看自己是否属于可以被裁员的范围。依照《劳动合同法》,有六类对象是不得裁员的,包括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具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如果你属于其中一类情况,单位就不应将你列入裁员名单。

  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企业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的三类人员,他们是: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和未成年人的

  第二,公司应提前30日通知被裁员工,如果不提前通知,就要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以替代提前通知期。

  第三,你有被老单位优先录用的权利。如果你在被裁员以后的半年内,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或者已有工作了,但不满意。这时,你发现老单位(裁减你的单位)又在招人了,可以重新报名应聘,而单位有优先录用你的义务,当然,劳动合同要重新签订。

  第四,依法获得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按被裁员工之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性收入计算。这里的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而非单指基本工资。如果前12个月平均工资收入低于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按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补偿的期限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而定的,每满一年,就有本人一个月工资收入的经济补偿。满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第五,要注意用人单位是否为你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公司应为员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直至员工离职的最后一天。如果单位没有提前30日通知你,你可以要求单位另外再补缴一个月的社会保险。

  第六,要求单位为你办好退工手续。退工手续对被裁员工至关重要,办好了退工手续,员工才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或重新就业。有关劳动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后7天内要办退工手续,包括给劳动者退工单第三联、发还填妥招工退工期限并盖了章的《劳动手册》和在相关职介所办妥退工手续、在社保中心封存劳动者社保关系。如用人单位不及时办妥退工手续,影响有关员工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就业,可追究用人单位经济责任。

  第七,要防止个别单位在裁员过程中,采用不正当手法。个别用人单位在裁员过程中,要求劳动者在辞职书上签字,目的就是为了逃避相关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劳动者在裁员期间,千万不要轻易提出“辞职”之类的报告。那样马上会被作为“辞职”的个案处理,而关于裁员的一切保护性措施,你将不能享受。

  常见的几种裁员类型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条款中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page]

  总而言之,企业如果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就不能依据经济性裁员的规定单方来裁员,而必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若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就要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如果企业确实属于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单方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则必须根据第四十条规定: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只有在双方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企业才可单方行使解除权,但应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

  除了经济性裁员外,目前比较常见的裁员还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企业因经营波动产生冗员。比如,企业改制了,需要减员增效等等。这是劳动者权益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一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形,要记住,企业必须和劳动者进行协商,如果企业单方面结束劳动关系,是违法的,员工可通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解决。

  第二种类型:情势变更,需要减员。这种类型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即企业有正当理由,比如有一块业务被收购,而对方并没有同时收购员工。按照法律,企业应该先与员工协商变更员工的岗位。如果员工不愿意去新的岗位,企业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但要按规定作出经济补偿。

  第三种类型:劳动合同到期,劳动关系依合同自然终止。在这种状况下,企业无须提前通知。

  如果曾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怎么办

  裁员会引起一些相关的法律问题,较突出的就是商业秘密问题。如果劳动者曾经与公司签订过竞业限制协议,那么一旦被裁,该协议是否应该遵守呢?

  竞业禁止协议一旦签订即告生效,不过双方都有权解除。员工方面,员工离职后应当遵守约定,但单位需支付补偿金。如果单位没有支付,员工可以向单位追索,假如单位仍然拒绝支付,员工可以单方面解除约定。单位方面,不需要解除协议的理由,只需提前30天通知员工即可解除。如果单位没有提前通知,则应支付30天的补偿金。如果双方都没有解除,那么协议在约定的竞业限制期内应予履行。

  [律师提示]

  下述两种情况是律师经常遇到的案例,提请劳动者注意:

  1、有的国有企业,原本与员工签订的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经过改制,国企变成了股份制公司,于是要求变更合同,将无固定期限合同作废,改成一年一签的合同。如果员工不同意,就被裁掉。

  这种做法是违法的。(1)企业转、改制或资产重组的,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或者另有明确约定。根据国家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规定,对从原主体企业分流进人改制企业的富余人员,原主体企业与其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对分流进入改制为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富余人员,原主体企业和改制企业可按国家规定与其重新签订3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用工主体由原主体企业变更为改制企业。(2)如未经协商也无其他约定事项的,原劳动合同仍然有效,转、改制或资产重组后的单位及劳动者双方都应当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

  2、有的企业要求以一定数量的补偿金,强行买断员工的工龄。如果员工不同意,也会被裁掉。

  这种做法也是违法的。员工如果不接受,可以提起仲裁,要求恢复劳动关系,补发工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