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分析 > 200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29 20:57:26 人浏览

导读:

一、本季度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点(一)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有所缓和,首次出现供求基本平衡的态势。本季度用人单位需求为109060人,求职登记人员为117110人,求人倍率为0.93,供求总体上趋于平衡。原因主要是:1、求职人数下降幅度较大。本季度求职登记人员比上季度

一、本季度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有所缓和,首次出现供求基本平衡的态势。

本季度用人单位需求为109060人,求职登记人员为117110人,求人倍率为0.93,供求总体上趋于平衡。原因主要是:

1、求职人数下降幅度较大。本季度求职登记人员比上季度减少64214人,下降了35.4%。求职人数减少的因素包括:第一,相当一部分就业困难人员,通过一些公益性就业组织或享受政府对困难群体的优惠政策等其他渠道实现了就业;第二,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季度规律,第四季度属求职淡季;第三,外埠人员和本市农民工开始陆续返乡。

2、用人需求保持平稳。本季度用人单位需求量比上季度增加8950人,用人量稳中有升。这表明四季度北京市经济发展势头依旧强劲,用人需求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二)失业人员数量与上期相比虽明显减少,但仍是求职队伍中的主力军。

本期失业人员为60726人,比上期减少34846人,下降36.46%。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为52070人,比上期减少26303人,下降33.56%。但失业人员仍占总求职人数的51.85%,在各类求职者中排在首位。因此,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失业人员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市破产企业减少,大规模裁员现象也相应减少,致使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数量下降;为享受失业保险金待遇,将人事档案关系从市、区(县)职业介绍机构转到街道的流动就业人员开始减少。

(三)下岗职工数量有所减少。本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下岗职工为4596人,比第三季度减少1748人。下岗职工人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在政府各项安置下岗职工就业的优惠政策驱使下,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开发适合“4050”人员就业的“社区就业岗位”,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四)非公经济企业仍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本季度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为79420人,占总需求人数的72.85%,充分表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非公经济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五)推销及展销人员、营业员及收银员、保险业务员、餐厅服务员、饭店服务员成为本期供求缺口最大的五个职业,短缺数分别为11382、4885、3376、2934和2320人。上期短缺的电梯工、机械加工人员、美容美发人员、装饰美术设计人员、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不在本期短缺的10个职业当中。机动车驾驶员、财会人员、体力工人、电工、行政办公人员排列供大于求的前五名,缺口数分别为9465、6067、3035、2976和2817人。上期供过于求的社会服务人员、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不在本期供过于求的前10个职业排行榜中。可见,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是明显的,这种变化就是劳动力市场的“晴雨表”。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总体状况

(一)供求总量

本季度全市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6694户,招聘各类人员109060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为117110人,其中单位在职人员为17608人、企业下岗人员为4569人、失业人员为60726人(其中预备就业人员为8656)、离退休人员为3099人、本市农村人员为18467人、外埠人员为12641人。

本季度第三产业需求人数占用人总需求的87.2%,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7.29和5.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需求人数占用人总需求的12.8%,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相应减少了7.29和5.69个百分点。说明我市第三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地位更加牢固。

(二)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服务跃居第一位,而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餐饮业降为第二位。房地产在本季度有较好的表现,用工需求上升至需求总量的第三位,上述三个行业劳动力需求点总需求量的64.29%。

(1)社会服务业占需求总量的34.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近15个百分点,与第三季度相比,也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说明商业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发展仍然较快,用人需求持续增加。

(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总需求的22.8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也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需求人数稳中有降,说明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仍然保持较高速度,同时,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带来的正面效应还在继续。

(3)随着北京新的住宅小区、新的房地产项目不断竣工,贷款购房更加便利,推动了京城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员需求不断增加,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比较,增幅均在4%左右。

(4)进入第四季度,新开工的建筑项目减少,导致建筑业用人需求与第三季度相比下降近7个百分点。

三、劳动力市场供求缺口统计与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中,推销、展销人员以及营业人员、收银人员仍位居前列,缺口数量分别为11382人和4885人,用人势头仍然强劲。基本反映了推销、展销人员以及营业员和收银员短缺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一是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商业的加速发展,对上述职业需求增大;二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力度不够,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保险业务人员由于待业用工缺乏规范管理,造成该职业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求职者不踊跃,导致缺口数长期居高不下,本季度达到3376人,求人倍率高达39.80。餐厅、饭店服务人员较上一季度需求量增大,特别是餐厅服务员由需求小于供给跃升至需求大于供给,主要是随着城市道路改造的逐步完成,新的商业区、社区的逐步完善,各类餐饮、饭店服务场所重新进入市场,加之即将来到的元旦、春节“黄金时间”,从而带来了用人需求的增长。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其他经济业务人员、其他社会服务人员和其他餐饮服务人员首次进入“排行榜”。在统计中,我们将无法归入标准岗位职业的人员列为“其他”。如:将商贸公司、租赁公司的业务人员以及外埠机构在京的业务代表等新兴的行业列入其他经济业务人员;将新出现的社区服务、交通协管员、停车场管理员以及园林绿化等从业人员列入其他社会服务人员。目前,由于以上职业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职业名称,使得用人单位、求职者在选人和择业时无法填写准确的职业名称,加之新兴职业的用人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导致上述三类职业步入该榜。

市场对部门经理类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一直以来都在稳步增长,说明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越来越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抢手货”。

(二)劳动力市场需求小于供给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中,机动车驾驶员、财会人员、体力工人、电工、其他行政办公人员和秘书、打字员已连续两个季度位居榜上。机动车驾驶员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已极度饱和;财会人员和电工中具备初级技能或缺乏实践经验的求职者较多,而市场需求相对较少,造成需求小于供给的局面;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一大批外埠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体力工人”作为最不需要技能和学历的职业成为他们的首选,自然就形成了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其他行政办公人员和秘书、打字员的连续上榜,充分体现了当前劳动力市场对单一技能人才的“挑剔”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青睐。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