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动态 > 大学生被“误导” 兼职打工成打杂

大学生被“误导” 兼职打工成打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30 12:26:00 人浏览

导读:

天津网讯2010级大学新生刚刚入校,却已经迫不及待加入到热热闹闹的兼职大军中,除了赚学费之外,更多的是增长经验,为将来求职做准备。不过,天津科技大学记者团的学生们日前通过调查却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大学生正在被误导,打工事实上变成打杂,远远背离了兼职的

天津网讯2010级大学新生刚刚入校,却已经迫不及待加入到热热闹闹的兼职大军中,除了赚学费之外,更多的是增长经验,为将来求职做准备。不过,天津科技大学记者团的学生们日前通过调查却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大学生正在被“误导”,打工事实上变成打杂,远远背离了兼职的初衷。

案例:花钱买来惨痛教训

在机械学院读大三的侯同学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一进入假期,他就着手找工作,在住宿区的广告栏上发现一些号码。几经联系,便直奔“某某中介”,由于被找到工作的喜悦冲昏了头,即使心中有些怀疑,也没想到要看营业证明,更没注意到去调查一下顾客的反映,便轻易交了200元中介费。结果得到的两个号码,一个错误号码,一个空号。当感觉上当受骗了,几天之后再次去到“某某中介”,此次又中了缓兵之计。得到一个QQ号码以及一个邮箱,又是几日苦等,却杳无音讯。等他第三次再去这家中介时,已是人去楼空。

调查:大学生兼职“四宗罪”

第一宗:背离兼职初衷

大多数的企业之所以愿意接收大学生做兼职,无非是想以较低的价格换来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没有三险一金的束缚,没有长期合同的约束,企业降低了成本,学生赚取了报酬,这样的雇佣关系似乎是双赢的结局。但事实却是,兼职的初衷正在一点点地背离。

第二宗:为了打工逃课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更多原本应该埋头苦读的学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打工阵营。逃课无所谓,挂科也在所不惜,他们振振有辞,“这是为以后顺利就业的必要牺牲”.在“读书无用论”冲击着耳膜的今天,学生们越来越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个学生。

第三宗:很少专业对口

在洋洋洒洒的兼职信息里,总能看到一些相同的字眼--“发单员,临促,服务员,家教”.事实上,很少有同学会主动寻找专业对口或兴趣相关的工作,一方面这类企业信息渠道不通,另一方面即使有岗位,用人单位较高的标准也会使人望而生畏。

第四宗:遭遇“黑中介”

尽管防黑中介、慎选兼职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不少同学依旧抱着侥幸心理。如:暑期啤酒节的火爆造成了巨大的人员需求缺口,不少中介都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但他们中的不少人并不具有正规资质,于是骗局接踵而来。

建议: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最近看到不少大一新生在忙着寻找兼职,这让调查小组的同学们深感担忧,他们认为,大学生站在大学校园与职场的岔路口,如何看清自己,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才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

此外,同学们还采访了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老师。老师们表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支持学生兼职的行为。一方面这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但是,兼职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中鱼龙混杂,学生可能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给自己造成伤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