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农民工成为家乡脱贫致富的信息员

农民工成为家乡脱贫致富的信息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5 21:52:34 人浏览

导读:

日前,记者从河北康保县李家地镇总工会获悉,该镇工会通过在外出农民工中开展“四个一”活动,不但稳住了农民工心神,更激发了他们加入工会组织的积极性,使入会率达到100%,这些人还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信息员、宣传员。据

日前,记者从河北康保县李家地镇总工会获悉,该镇工会通过在外出农民工中开展“四个一”活动,不但稳住了农民工心神,更激发了他们加入工会组织的积极性,使入会率达到100%,这些人还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信息员、宣传员。据统计,该镇外出农民工已为家乡搜集有价值的信息100余条,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康保县李家地镇总人口1484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3700余人。为给外出农民工会员提供有效服务,镇工会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打一个电话,发一封信,寄一份宣传资料,开一次座谈会。

外出务工人员到外地打工落脚后,镇工会就逐一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并叮嘱他们安心工作,多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带回好经验、好项目。针对中秋佳节外出务工人员很少回家的情况,镇工会组织各村为他们寄一封信,表达家乡人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和殷切期盼。此外,每年4月~5月,镇工会还为外出农民工寄去一份宣传材料,介绍本地的特色产业、物产资源、民俗民风、气候环境、投资环境,逐步扩大李家地镇的知名度。

新春佳节是外出农民工返乡的集中时段,该镇工会以此为契机,召集返乡农民工开一次座谈会,不但为大家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还为组织农民工入会创造了条件。

姚家滩村村民胡兵团从1995年开始一直在北京保定等地水利管道企业打工。他看到当地企业生产塑料管,原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内蒙古及坝上地区,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自己在康保县建一个这样的生产企业,既能“变废为宝”,又能节省成品运输费用。胡兵团在镇工会组织的座谈会上提出了这个想法,得到镇工会的大力支持。之后,由他投资工厂建起来了,不但缓解了当地“白色垃圾”污染问题,还带动50多人由农民转变为技术工人,为2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阅读延伸: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