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大学生竞聘公厕保洁员不宜渲染

大学生竞聘公厕保洁员不宜渲染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4 08:14:57 人浏览

导读:

5月8日,苏州市58座公厕面向社会招聘保洁员。令用人单位始料未及的是,参加竞聘的746人中,竟有46名应、往届大学生。(5月9日《扬子晚报》)事实上,竞聘者中的大学生比例仅为6%,在眼下的严峻就业形势下,这是很正常的。何况,人家的态度相当无奈:当“厕主”比失业
5月8日,苏州市58座公厕面向社会招聘保洁员。令用人单位始料未及的是,参加竞聘的746人中,竟有46名应、往届大学生。(5月9日《扬子晚报》)

事实上,竞聘者中的大学生比例仅为6%,在眼下的严峻就业形势下,这是很正常的。何况,人家的态度相当无奈:当“厕主 ”比失业在家好,到时候再另谋高就。所以,把大学生当成“新闻眼”,并借环卫部门负责人之口,说他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何等深刻的变化,恐怕有点言过其实。

再说,“46名大学生竞聘公厕保洁员”,失业的农民兄弟看到这样的标题会怎么想?天哪,连喝了一肚子墨水的大学生都来竞聘公厕保洁员,咱就是一年到头,愿意当牛做马,人家也未必看得上眼啊!如此一来,不是把原本就僧多粥少的就业形势,弄得更加紧张、更为严峻了么?一些家境不好的高中学生及其家长见状,心里岂不凉了半截:就算砸锅卖铁上个大学,可今后的饭碗上哪去找?“读书无用论”能不在一些贫困地区重新抬头?

为缓解就业压力,政府可以选拔大学生去当村官,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也可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街头摆地摊做起,了解“经营之道”。但这毕竟都只是迫于形势的权宜之计,而非必须恪守的基本国策;否则,高校咋不开设“乡村管理系”,或将如何叫卖茶盐鸡蛋列为“选修课”呢?

应该看到,大学生学非所用,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于国于民都非好事。所以我以为,放大“大学生竞聘公厕保洁员”之类个案,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很可能出乎常人的想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