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如何让农民工真正变成城里人

如何让农民工真正变成城里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4 07:33:43 人浏览

导读:

日前,广东省出台新政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及其随迁人员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融入城镇之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从高层表态,到国家层面政策制定,再到各地陆续出台破冰新政,中国户籍改革正蓄势待发,或将进入全面改革阶段。(6月9日中新网电)广东农民工“积分

日前,广东省出台新政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及其随迁人员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融入城镇之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从高层表态,到国家层面政策制定,再到各地陆续出台破冰新政,中国户籍改革正蓄势待发,或将进入全面改革阶段。(6月9日中新网电)

  广东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备受争议,乐观的认为此举是户籍改革的可行路径,悲观的认为这一“入城考试”有悖正义公平。但不管怎么说,地方探索户籍改革的热情已催生出不少应时之举:譬如北京,户籍也为优秀农民工敞开了大门,2008年,有16位全国优秀农民工落户北京;重庆市的户籍改革于今年1月启动,根据计划,到2012年,重庆市将集中解决五大类人群约300万人转户;今年4月,4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获颁“上海市优秀农民工”的证书……公众与媒体习惯于将这些举措称之为户改的“破冰之举”。

  遗憾的是,与地方户改“破冰”的激情相比,国家政策层面的制度设计就显得理性十足。相关部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初便着手筹划户籍制度改革,并充分注意到这一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然而,户改新政一直是“但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实际上,户改本身并不复杂,制度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二元户籍制扭转为一元户籍制,但如果这种校准未能与经济社会配套政策有效衔接,改革未能给最广大民众带来身份权利上的实在利益,这样的改革也只是“口惠而实不至”,甚至会加重二次户改的难度。

  那么,地方户改的单兵突进真的算得上是“破冰之举”吗?真正的户改要义有二:一是选择一种替代性的人口管理策略,保证人口有序流动,以此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抓手;二是改变户籍配置资源的不公现状,剥离附着于户口之上的种种福利与特权,以公民身份界定权利并分配利益。显然,改革的难度在于后者。但从不少城市的户改实践来看,譬如“优秀农民工”转制为“市民”,其普适性基本为零,或者开出漫长的门槛账单,将无望的市民身份转化为纸上画饼,从情感上增益着身份归属的概率,而在实践上并不具有多大普惠意义。

  这当然不是怪“破冰”的城市做得不好,而是这些所谓“破冰”的例子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一个常识:户改,靠个别城市改良式修补,终究无益于改革意旨。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在二元制的现实下,哪个城市事实上先“放开户籍”,则必然形成福利洼地,既得利益群体反对不反对不谈,城市也无法应对“放开”之后的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另一方面,户改的目的在于形成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而这个责任显然是地方政府无法试验或履行的。

  媒体6月4日报道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国研中心最近完成了“主体功能区人口管理政策研究”,认为当前户籍改革应该遵循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使原来的“高门槛、一次性”,过渡到“低门槛、渐进式”地获得权益。这个理念固然看起来很美,也不至于正面碰撞到改革的核心阻力,但是,这种渐进式、个别化的改革思路,与户籍权利剥离的客观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户改,最缺的是国家层面的统一推进,是身份平权的系统改革,不然,那些小概率的、无伤身份特权的改良,既难以“破冰”,迟早也会被新的“区分政策”所消弭。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