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北漂一族劳动维权莫进入误区

北漂一族劳动维权莫进入误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2 06:14:53 人浏览

导读: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外地来京务工人员数量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北京市劳动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与之俱来的问题也同时出现,外来务工人员因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日渐增多。本文提醒北漂一族劳动维权莫进入误区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外地来京务工人员数量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北京市劳动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与之俱来的问题也同时出现,外来务工人员因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日渐增多。记者日前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外地劳动者劳动争议案件占全部劳动争议案件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四成上升为现在的七成多。

  北京二中院长期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官告诉记者,外地劳动者涉诉案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从户籍看,农民工涉诉案件多。近九成案件的涉诉劳动者为农村户籍,这一比例与外地进京务工人员总人数的户籍构成比例并不一致,说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更易于受到侵害。

  从行业看,建筑施工、物流运输等重体力劳动行业;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家电安装、物业维修等技术性行业以及销售、保安、库管等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争议案件较为突出,这一行业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向。

  从用人单位的性质和规模看,私营、中小型企业劳动争议案件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从案件类型看,拖欠工资报酬类案件、社会保险类案件、劳务派遣类案件在案件数量上比较突出,其中,社会保险类案件主要体现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缴纳、未缴保险的补偿等问题上。

  从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来看,劳动者工作两年以下发生劳动争议的案件占全部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争议案件总量将近一半,工作二至五年发生劳动争议的案件约为三分之一,而工作五年以上发生劳动争议的案件仅四分之一多。工作时限的长短反映出劳动者的流动性在逐步增强,且在频繁更换工作的同时,引发了更多的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维权存在的困难和误区

  据北京二中院的法官介绍,在目前劳动纠纷社会调解机制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尽管劳动争议诉讼耗时冗长,但通过仲裁、进而进入诉讼程序,仍然是大多数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最主要维权途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诉讼途径维权尚存在着诸多困难和误区。

  外来务工者法律知识不足。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法律知识普遍匮乏,对相关诉讼程序、法律法规、劳动政策等知之甚少;又由于许多当事人不愿意花钱请律师,对法律援助制度缺乏了解,所以只能自己参加诉讼。这样一来,在列举诉讼请求、合理利用诉讼程序等方面缺乏指导,往往容易造成维权困难。

  打官司告状举证能力不足。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考虑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举证能力上的差别,在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许多方面课予了用人单位更重的举证责任,尽管如此,劳动争议诉讼仍然要遵循基本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也就是说,劳动者如果主张某项权利,仍然要承担相应的初步举证义务。在司法实践中,因举证不足导致劳动者败诉的案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待证事实证据不足,对入职时间的主张证据不足,对工作期间上班时间,也即是否存在加班事实的待证事实证据不足,对工资标准的主张举证不足。[page]

  劳动维权的时间成本太高。劳动争议案件仲裁程序前置,通过仲裁、一审、二审之后,再考虑到目前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的剧烈增长导致的延审情况,一起案件从提起仲裁到生效判决作出往往需要一年多,甚至两年的时间,如果再算上申请执行时间,则耗时更长,许多劳动者在时间上根本“耗不起”,尤其对于外地劳动者而言,当需要回家而案件迟迟不能作出判决时,有的当事人就不得不以放弃部分权益主张的方式接受用人单位提出的调解方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