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环境法 > 气象法 >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气象工作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气象工作的通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21 17:55:34 人浏览

导读: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气象工作的通知状态:有效发布日期:2003-12-22生效日期:2003-12-22发布部门: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文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气象工作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2-22 生效日期: 2003-12-22 发布部门: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期气象服务领域涉及面越来越宽,国民经济建设各个方面对气象信息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尤其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气象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我省气象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特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我省气象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气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涵盖天气、气候系统有关领域的监测业务和科研体系,气象综合服务能力逐年增强,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气象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对气象信息的需求量愈来愈大,我省气象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气象整体科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高;监测设备自动化、综合化水平不高,计算能力亟待增强;基层台站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气象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农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也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地形性大气活动情况复杂。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气象灾害对我省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我省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气象工作,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妥善解决气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加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气象综合能力建设,优化气象资源配置,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对全面提高我省防灾减灾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一)制作客观定量、准确精细的气象预报产品。依托科技进步,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开展定点、定时、定量的精细化天气预报。研制开发山洪、地质灾害气候预警系统,全面提高气象灾害和气象因素诱发的其他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加强同有关部门专业气象之间的合作,努力做好水文气象灾害、地质气象灾害、森林火险、空气污染及其他大气环境预报,提高气象的预报服务水平。
  (二)大力推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加强气候变化的预测、评估工作,做好农业结构调整气候论证,健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体系。开发和推广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的应用技术,发展现代生态气象服务,进一步做好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报、病虫害预报工作。细化农林牧业气候区划,为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布局、开发名特优新产品等提供气象科技信息。
  (三)加强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气象服务。在水库、农业用水需求突出区域和城市供水基地集流范围内,建立人工降雨基地,形成省地县三级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空中水资源立体开发格局,建立人工增雨与工程性储水的有效互补机制。开展重要江河流域降水和相应水文参数的客观定量预报,以及干旱地区或干旱时段的降水、土壤湿度等预报,为防汛抗旱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四)开展交通建设和交通安全的气象保障服务。气象、交通等部门要加强联合与协作,在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沿线及周边地区进行全程立体气象连续监测网络的建设,开展大雾、大雨、大雪、大风、冰冻等预警服务,并建立相应信息发布通道。同时,要做好交通工程建设的气象环境评估、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专项气象保障服务。实现气象与民航部门的卫星、天气雷达、风廓线仪、GPS高空探测、雷电监测、飞机探测信息和数值预报产品等信息的共享,不断提高航空气象保障服务水平。
  (五)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加强气候异常与重大气候事件的监测,分析气候对我省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城市气候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积极开展城市规划、建设、防洪、污染综合治理等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在旅游景区布设特种观测点,增加水域面水温、水流、风向、风力的监测点,增设负氧离子监测仪,为生态旅游、健康旅游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对主要流行病开展气候风险和气候区划研究,探索疾病滋生、传播、爆发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加强人体健康、常见病、多发病气象预报服务。开展以大气作为载体的一切环境要素(包括气溶胶、温室气体、紫外线、花粉、农药等要素)的监测、分析、预报、影响评价以及极端情况的预警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

  三、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完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以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为重点,建成新一代以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主、714或713新型数字化天气雷达为辅的天气雷达监测网。建成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自动监测网,提高气象资料观测的时间和空间密度。建成地球观测系统(EOS)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对我省自然灾害、生态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网,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农田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建设大气化学监测系统及城市气象环境监测系统,提高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的响应、预警和对策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建设雷电监测系统,建立规范化的雷电灾害管理制度,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服务。
  (二)完善气象信息传输与加工分析系统。引进和开发新一代预报技术,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建成可视化天气预报会商系统,集成全省天气预报技术力量优势,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建设气象信息传输高速宽带通信网,实现对监测系统收集的各类数据资料的高时效共享与传送和各服务产品的实时分发。建成海量历史和实时气象资料、预报预测信息服务产品数据库系统,满足社会对资料和产品的共享需求。加强灾害性天气气象信息传输通道的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通讯和互联网等传媒或手段,把气象信息及时传送给各级政府和公众。
  (三)健全气象服务体系。应用遥感信息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3S”技术,建立气候资源监测评估系统,进行气候资源调查,开展气候资源变化分析,评估气候资源的承载能力,为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提供共享数字平台。建立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及其综合防御技术应用系统,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防御水平。加强城市的定点、定时、定量预报服务和城市小气候模式的研究、开发,提高城市气象警报、预报水平,对城市建设规划可能产生的城市气象灾害、热岛效应等进行气候分析评价。

  三、加强领导,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抓好队伍建设,确保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各级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气象事业健康发展。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贵州省气象条例》、《贵州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切实维护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的统一发布制度,加强雷电防御工作和施放升空气球的归口管理。
  (二)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各地(州、市)、县(市、区)要制定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把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同级财政预算,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和完善稳定的气象事业投入保障机制,切实解决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所需资金。
  (三)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大高层次气象人才的培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构筑人才高地。加速“一流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强、科技业务精、结构合理、作风扎实的气象队伍,提高气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促进新时期气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