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经济仲裁 > 经济仲裁案例 > 工伤赔偿协议低于法定标准,仍然可以起诉补足差额- 尹志明律师

工伤赔偿协议低于法定标准,仍然可以起诉补足差额- 尹志明律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29 03:50:02 人浏览

导读:

工伤协议低于法定标准,仍然可以起诉补足差额案情简介:张某2003年入职深圳某公司,年张某因工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十级伤残。社保部门向该公司支付了一次性伤残补偿金14112元,公司收到款项后并未告知张某。2004年3月,该公司却和张某签定了一份协
工伤协议低于法定标准,仍然可以起诉补足差额
案情简介:
  张某2003年入职深圳某公司,年张某因工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十级伤残。社保部门向该公司支付了一次性伤残补偿金14112元,公司收到款项后并未告知张某。2004年3月,该公司却和张某签定了一份协议书,约定公司向张某赔偿工伤待遇、工资等共计14000元,双方不得再主张任何权利。公司签定协议后持协议书到当地劳动部门加盖了劳动站印章确认。张某领款后申请仲裁要求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支付余款。

审理结果:
  劳动仲裁和一审判决,张某诉求均被驳回,理由是已经协议处理。二审判决支持张某的诉求,理由是该协议内容显失公平,应该予以撤销。

简要分析:
  民事案件中当事人有处分自己权利的自由,一般情况下,民间协议尤其是已经得到实际履行的协议,法律应该予以支持,当事人不得反悔。但内容显失公平,以及因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协议可以撤销。本案中,张某作为一个工伤事故的受害人,经济状况不佳,急需钱以维持生活。但公司将代收的社保工伤赔付款拿到手后,并没有依法转交给张某,而是趁张某急需用钱的时候和张某签订协议,并且约定的支付款项比社保已经赔付的款项还少112元,这就意味着公司还可以因张某的工伤事故获利112元,这不符合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初衷,属于显然不公平的协议。因此二审法院撤销协议书,依法改判,支持张某诉求。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