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调解 > 交通事故调解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交通事故调解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16 14:33:04 人浏览

导读:

或许大家都对交通事故调解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交通事故调解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接下来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整理介绍有...

  或许大家都对交通事故调解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交通事故调解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呢?接下来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整理介绍有关交通事故调解需要注意什么事项的相关知识。以供广大读者参考与学习,谢谢大家的阅读。

  一、交通事故调解要注意

  1、区分交通事故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二者无必然联系,有诸多相异之处,事故责任不等于赔偿责任,无事故责任并不一定无赔偿责任。

  2、赔偿款落实后方可在协议书上签字。如果赔偿义务人尚未准备好赔偿款,受害人便在协议书上签字,受害人将存在无法拿到赔偿款的风险。

  一旦协议书内容无法实现,受害人只得通过诉至法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违背了受害人选择调解的初衷。因此,受害人最好在赔偿义务人落实赔偿款后再签调解协议。

  3、为防止赔偿义务人利用受害人的资料申请理赔后逃走,在所有赔款到位前勿将自己全部资料原件交给赔偿义务人。

  有的赔偿义务人需要用受害人的资料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受害人若将自己全部资料交给赔偿义务人,一些赔偿义务人很有可能利用这些资料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后卷款逃走,此时受害人便陷入了很被动的境地,所以受害人必须谨慎保管好自己资料原件。

  4、申请理赔时,要确保保险公司书面确认该调解协议的内容并同意将赔款汇入受害人账户,若不能保证上述要求,很可能也无法拿到赔偿款。

  二、如何进行交通事故调解

  1、交通事故损失赔偿调解须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调解的时间、地点、方式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

  2、交通事故损失赔偿调解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期限内,只调解两次,调解时须制作调解记录。

  3、交通事故办案人员通知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参加调解时,一般使用书面通知,口头通知的须记入调解记录。

  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的,须事先通知交通事故办案人员,请求变更调解时间;无正当理由不到或者调解中途退离的,计为调解一次。

  4、调解参加人:

  (1)交通事故当事人;

  (2)交通事故伤亡者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

  (3)交通事故车辆所有权人;

  (4)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5)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的必要参加的人员。

  上述人员须得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准参加调解,,一方人数不得超过三人。

  5、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须向交通事故办案人员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须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6、调解中,当事方更换调解参加人的,连续计算调解次数和时间,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因不可抗力或者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调解的,调解时限中断。

  7、调解重大、复杂交通事故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须经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8、调解中,调解参加人提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未规定的赔偿项目和要求的,不予调解。

  9、确定抚养人时,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提供有抚养关系的证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必要时,应当要求其公证。

  10、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达成协议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制作调解书时应当写明下列事项:

  (1)事故简要案情和损失情况;

  (2)责任认定;

  (3)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4)赔偿费给付方式和结案日期。

  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不予转接赔偿款项,但是涉外事故除外。

  11、交通事故责任者应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12、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贴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

  三、申请交通事故调解的期限是多久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义务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可以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予调解。

  当事人在申请中对检验、鉴定或者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调解。

  想必在您细心的阅读完以上全文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的掌握了交通事故调解需要注意什么事项的相关知识。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整理的有关交通事故调解需要注意什么事项的相关知识。若你还有其它法律问题需要咨询的话,欢迎来咨询法律快车律师。期待你的到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