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诉讼 > 孕期家暴离婚需要的证据

孕期家暴离婚需要的证据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8 02:03:45 人浏览

导读:

有一些平和型性格的人在对很多问题的解决上就是相对于采取一些比较温和的解决方法,但有的性格比较极端的人可能就会采取一些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于这些性格比较极端的人而言他们在发脾气的时候会六亲不认,甚至有的人连孕妇都会施暴。所以,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孕期家暴离婚需要的证据及其相关问题。

  有一些平和型性格的人在对很多问题的解决上就是相对于采取一些比较温和的解决方法,但有的性格比较极端的人可能就会采取一些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于这些性格比较极端的人而言他们在发脾气的时候会六亲不认,甚至有的人连孕妇都会施暴。所以,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孕期家暴离婚需要的证据及其相关问题。

  一、孕期家暴离婚需要的证据:

  (一)、家庭暴力起诉离婚第一步先写离婚起诉状 1、在开头写明被告和原告的基本情况,具体是指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和住所地; 2、写明诉讼请求, 3、书写事实与理由,概括一下双方何时结婚、何时生子,因何原因离婚等情况。 4、具状人的姓名和日期。

  (二)、准备家庭暴力起诉离婚所需要的证据 这里所讲的证据主要是指,家庭暴力证据、结婚证、身份证、孩子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和复印件,相关财产方面的证据,包括房产证等的原件和复印件。

  (三)、拿着之前准备好的起诉状2份、证据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2份,到被告户籍所在地或双方居住1年以上的住所地所在的法院起诉离婚,到立案庭办理相关手续。

  (四)、立案庭审查是否受理该家庭暴力起诉离婚案件,并交纳诉讼费用,回家等通知。

  二、家暴离婚需要什么证据?

  1.报警记录。

  这个报警行为可以是受害人自己做出的,也可以是听到或是见到家庭暴力的邻居做出的。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后,一般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果暴力正在进行,他们会出手阻止暴力,如果暴力已经结束,警察会将双方当事人带回派出所,详细询问事发的具体情况,并将双方陈述的记录下来,这就是报警记录。这份报警记录是反映存在家庭暴力最好的证据,由于是公权力机关做出的,证据效力比较高。如果施暴时,受害者无法报警,可以在施暴结束后的最短时间内,拨打110或者自己到派出所去报警,制作相关的记录。

  2.验伤报告。

  家庭暴力一般要求造成轻微伤以上结果,因此家庭暴力的验伤报告也是非常重要的证据。遭受家庭暴力报警后,警方一般会给受害方开具专门的验伤申请单,到指定的司法鉴定医院进行伤情鉴定。如果没有报警,受害方也可以自己去医院验伤,将伤情报告作为遭受家庭暴力的证据保存好。另外,当事人也可以把自己受伤情况拍成照片保存。值得提醒的是,受害方自己去验伤的报告和照片没有专门司法司法鉴定机关出具的验伤报告效力高,而且对于受害方自己的验伤报告和照片,对方在法庭上一般也会予以否认,会说成是受害方自己不小心受伤所致。

  3.证人证言。

  居住在经常发生暴力家庭旁边的邻居,一般对暴力情况都会有几分知情。可以请知情又愿意作证的邻居,到法庭上作证,该证人证言会成为指认家庭暴力很好的证据。经历家庭暴力的受害方一般还会寻求居委会等调解组织的帮助,该调解组织的人员也可以作为家庭暴力的存在出庭作证。

  4.认错书。

  家庭暴力一般会经历一个紧张期、爆发期、蜜月期的循环。施暴者施暴后,在蜜月期通常会有一个悔过的表现。这时,他们会写下悔过书,保证不再动手,来乞求受害方的原谅。但是,只要打开了手,绝对不会就此罢休,家庭暴力会成为这个家庭的家常便饭。施暴者写的认错书会成为证明家庭暴力存在的证据,受害方一定要妥善保存,在认错书中,最好让施暴方写清楚家庭暴力的次数和时间,这样更加方便法院认定家庭暴力的存在。

  三、涉外因素的离婚:

  1、国内结婚定居国外的华侨,在定居国法院办理离婚;定居国不受理,在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办理离婚;

  2、国外结婚定居国外的华侨,在定居国法院办理离婚;定居国不受理,在一方原住所地或国内最后居住地法院办理离婚;

  3、中国公民分居国内外,国内法院有权管辖,双方均可在国内一方住所地法院立案起诉;

  4、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可以选择在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办理离婚诉讼

  5、外国人与中国人离婚,外国人提出离婚,在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法院办理离婚诉讼;中国人提出离婚,在户口所在地法院办理离婚诉讼。

  以上就是关于孕期家暴离婚需要的证据及其相关问题,孕期家暴是一件对于孕妇和小孩都有很严重的伤害的行为,选择离婚才是对家暴现象的反抗更是对于弱者的保护。假如您对此仍有疑问的话还是建议您到相关律师事务所咨询,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