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收养法 > 解除收养关系 > 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06 10:35:10 人浏览

导读:

收养关系属于一种身份关系。收养关系要依法成立,也要依法解除。解除收养关系也是有一定的方式,解除收养方式包括什么?法律上对此也有了明文的规定,那么,解除收养关系是怎样规定的,这些方式有哪些程序?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给你详细解答。

  收养关系属于一种身份关系。收养关系要依法成立,也要依法解除。解除收养关系也是有一定的方式,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有哪些?法律上对此也有了明文的规定。那么,解除收养关系是怎样规定的,这些方式有哪些程序?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给你详细解答。

  一、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

  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包括:

  1、须当事人同意。就收养方而言,须得养父母同意,就被收养方而言,养子女已成年时,经养子女同意即可;养子女尚未成年时,须得养子女的生父母或原送养的监护人同意,养子女已有识别能力的,还须征得其本人的同意。

  2、依当事人一方的要求而解除。一方要求解除收养而另一方不同意的,或双方同意解除收养,但在财产和生活困难有争议的,一般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亦可经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法院审理收养案件,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调解无效时,依法判决。

  基层政权机关或户籍部门办理解除收养的登记,也要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按照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决定是否准予登记。

  二、解除收养关系公证需知

  1、解除收养关系公证,由收养人住所地公证处管辖。

  2、办理解除收养关系公证应注意的问题:

  解除收养关系公证事项,当事人双方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申请办理。

  被收养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解除收养关系事项必须依法由其生父母或合法监护人代理。

  当事人解除收养关系的动机必须正当,不得有逃避履行赡养、抚养义务,违反社会公得的情况。

  被收养人年满10周岁的,必须亲自表示同意解除收养关系的意愿,并记载在卷。

  三、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后果

  收养关系是一种身份关系。收养解除的直接后果,主要指收养关系当事人的人身及财产方面权利义务发生变更的结果。收养法第29条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及其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自行恢复,但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收养关系的解除需要一定的程序。解除收养关系的方式具体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确定解除关系的方式。另外,解除收养关系也要进行公证。更多有关解除收养关系以及其相关知识,可以在法律快车网站上咨询专业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