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抚养权 > 起诉离婚2岁小孩归谁

起诉离婚2岁小孩归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28 15:23:23 人浏览

导读:

很多人离婚后,都会出现孩子抚养权的问题,因为父母离婚对于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孩子只有2岁,父母均要求随其生活,应该怎么判呢,很多父母都想争取抚养权,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起诉离婚2岁小孩归谁的相关内容。

  很多人离婚后,都会出现孩子抚养权的问题,因为父母离婚对于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孩子只有2岁,父母均要求随其生活,应该怎么判呢,很多父母都想争取抚养权,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起诉离婚2岁小孩归谁的相关内容。

  一、起诉离婚2岁小孩归谁

  首先看夫妻双方是否有协议孩子归谁,如果有协议,就按协议;如果没有协议,一般就要看具体情况孩子适合跟哪一方生活,法院进行判决,依据主要如下: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二、起诉离婚小孩的抚养权怎么判

  一般按照有证据证明能为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的一方,更容易得到子女的抚养权。离婚想要孩子可以从照顾时间长短、生活环境、收入、家庭背景、良好的教育、孩子的年龄等等方面入手,收集有利的证据。还有就是如果孩子年龄达到8岁以上,孩子的意见也是一个判断标准。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第二条: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第三条: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第五条:父母双方对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三、起诉离婚小孩抚养费怎么算

  首先由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无论是协议还是判决,都应以三个方面的因素为确定依据:

  一是子女成长的实际需要;

  二是父母双方的实际承担能力;三是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即使是父母双方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育费,法院也应查实双方是否符合上述依据,否则,影响子女健康的应不予准许。

  确定子女抚养费有以下3种具体的计算方法:第一,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承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第二,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第三,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起诉离婚2岁小孩归谁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夫妻双方离婚时,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尽力协商解决孩子抚养劝问题,把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