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重婚 > 重婚罪 > 重婚罪会判净身出户吗

重婚罪会判净身出户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9 22:24:24 人浏览

导读:

重婚,就是指自己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还去与他人缔结婚姻关系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在我们国家是属于犯罪的行为的。那么如果是因为重婚罪离婚的,法院会判处净身出户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重婚罪会判净身出户吗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重婚,就是指自己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还去与他人缔结婚姻关系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在我们国家是属于犯罪的行为的。那么如果是因为重婚罪离婚的,法院会判处净身出户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重婚罪会判净身出户吗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重婚罪会判净身出户吗

  我国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制,所以,一方重婚属于违法行为,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因为重婚给另一方带来伤害,并且是法定准予离婚的情形之一,所以有些人便以为一方重婚即可以要求净身出户。首先,法律上并无净身出户的规定,实际中,大多数人以为净身出户约定俗成,但是法律上并无规定,即使一方出轨、重婚甚至家暴等,夫妻离婚时还是遵守双方平分原则。其次,双方可以自主约定净身出户,按规定,夫妻离婚时,可以选择起诉离婚,或者更简单点协议离婚。并且,夫妻协议离婚时,双方的财产可以自由分割处分,所以约定净身出户,一方占得所有财产,而另一方得不到一分财产。只要双方达成一致,一方净身出户也可以办理离婚。最后,受害方可以主张离婚损害赔偿。按规定,以下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主张离婚损害赔偿:1、重婚;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3、实施家庭暴力;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不过,一方主张离婚损害赔偿时,要向法院起诉,并且要提供相应的证明。

  二、重婚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后,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

  2、与配偶登记结婚的,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记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其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由此可知,重婚在一定程度上和事实婚姻挂上了钩。

  三、重婚的法律管辖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条规定“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地。”
就重婚案件而言,地区管辖的分歧主要是由于重婚案件的特殊性引起的,重婚案件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被告人,也即重婚行为人通常有二人,一人不可能单独重婚;

  (2)被告人的居住地与犯罪行为地通常是一致的;

  (3)重婚的犯罪行为地有可能为多处,即多处重婚。

  地区管辖的分歧主要是在对“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理解不一,有的法院认为被告人居住地与犯罪行为地通常是一致的,故由被告人犯罪行为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有的法院认为被告人居住地应指被告人重婚前最初居住地,也即被告人原户籍所在地,故由被告人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对管辖权理解的差异易导致同级人民法院互相推诿管辖责任,既不利于被害人行使自诉权,又不利于人民法院及时、准确地查明案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人认为,基于重婚案件的特殊性,“更为适宜”应理解为更为有利于被害人起诉,在重婚案件中,被告人居住地应包括有重婚犯罪行为的所有被告人的原户籍所在地、各重婚犯罪行为地。所有被告人的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犯罪行为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对被害人选择其中之一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都应当受理,而不应互相推诿。对被告人多处重婚,被害人向多处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自诉的,应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辖,其它已受理的人民法院可将案件移送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若从法院的角度来理解“更为适宜”就易导致管辖权的互相推诿,若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更为适宜”,及时受理重婚案件,则不仅便于重婚案件被害人及时行使自诉权,而且可以避免管辖权的推诿,提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效率,还有可能防止和制止因重婚纠纷导致的一些不法行为及犯罪行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重婚罪会判净身出户吗相关内容。我们国家没有明确的要求,没有对于重婚罪做出要求净身出户的规定。如果有相关的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