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动态 > 刘集镇创新村实业发展公司运作模式

刘集镇创新村实业发展公司运作模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16 01:18:11 人浏览

导读:

今年2月2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村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暨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动员会,吹响了农村经济超越发展的新号角。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证明组建村实业发展公司是壮大村级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平台,在具体操作中,该镇创新采取联姻共振、联合互

  今年2月2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村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暨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动员会,吹响了农村经济超越发展的新号角。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证明组建村实业发展公司是壮大村级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平台,在具体操作中,该镇创新采取“联姻共振、联合互利、技发酵”等三种模式,基本实现了村实业发展公司的运行良好事态。

  联姻共振式。刘集镇素有“村大民穷”之称的西周集村,如今依靠沭阳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与外地客商“联姻”,创建西周集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使得养殖能手、贫困户、村组干部等始终处于发展的“共振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斐然。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在全县村级经济发展浪潮中悄然崛起,成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兴强村。

  该村原有一个小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是由村党支部书记陆华军与几位农户在2006年合伙创办的,受发展条件制约,效益时好时坏。全县脱贫攻坚、村级经济发展暨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会议,给该村“两委”干部带来了震撼,他们陷入了深思。很快,通过研究政策文件,他们看到了希望,紧跟全县发展步伐,狠抓招商引资不动摇。通过不断努力,2009年3月,淮安客商张文慧女士决定投资100万元,村组干部集资40万元,村集体资产盘活10万元,镇政府财政奖补资金、小额扶贫贷款、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150万元,共300万元,在原有西周集村生猪养殖场的基础上兴建占地56亩的刘集镇万头生猪养殖场,以农户、基地、公司三位一体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目前万头生猪养殖场主体建筑已封顶,即将投入运行,预计年可出栏生猪1.2万头,用工80余人,带动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这个传统的老养殖项目注入了活力,焕发了生机,成为竞相效仿的时代“新贵”。

  联合互利式。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村情历史等因素影响,村与村之间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平衡,发展基础出现很大差距。为了平衡地理位置差别,同时也减少村级配套负担,通过税收分成增加村级经济收入,今年,我们在镇工业园区划出村级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用地,鼓励镇、村、组干部入园创业,建设标准化厂房,村组干部自办或新引进入园项目免缴两年土地租金,所有地税收入前两年奖归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给予供电配套经费扶持5万元,培养“双强”型村干部,带动全民创业。在此政策的引导和促动下,大兴、育民、老小圩三个村联合本地老板兴建五谷挂面厂,项目占地40亩,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年产值可达1亿元,村集体通过税收分成,年可创收3万元。

  技术发酵式。在刘集镇与宿豫区保安乡接壤处有一个拥有786户3458口人的省经济薄弱村,他是我们刘集镇的槐树村。2006年,槐树村在宿沭一级公路两侧建起600栋标准化菇房,占地面积达到400亩。由于受到市场行情影响,2008年食用菌市场进入了低迷时期,给槐树村发展食用菌种植带来很大影响,基本上处于半停产状态。今年,该村充分利用已拥有雄厚的食用菌种植基础,四名村干部和村集体以入股形式,成立实业发展公司,主要从事研发和推广种植茶树菇、银耳、金针菇、鸡腿菇等新产品,同时成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实现种植信息、资金、技术的互助共享。通过这一平台,向食用菌种植大户提供新研发品种的种植技术和种菌原料,以技术“渗透发酵”的方式扩大规模,带动和促进食用菌种植快速发展,不断壮大村级经济发展。以茶树菇为例:茶树菇是以袋装形式种植,每平方米可种植茶树菇95袋,每个菇棚种植规模达到400平方米放置茶树菇4万袋,每袋可产鲜茶树菇0.7斤,每斤茶树菇成本价为1.2元,市场销售价为4至5元,据此计算,种植400平方米的茶树菇可获利近10万元。村集体按4%入股计算,每个菇棚年可分红获利近4000元。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