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建筑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方案 > 优化CRD工法在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优化CRD工法在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1-28 23:33:23 人浏览

导读:

1.工程概况笔架山隧道出口段DK222+250~+304下穿沈海高速公路,根据开挖后揭示地质情况,表层为MIQ人工填碎石土间夹块石,厚为1.5~2.0m;下伏浅红色二长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弱风化,岩体完整,岩体质地坚硬。埋深浅,地质复杂,施工难度较大。2.施工方

1. 工程概况

  笔架山隧道出口段DK222+250~+304下穿沈海高速公路,根据开挖后揭示地质情况,表层为MIQ人工填碎石土间夹块石,厚为1.5~2.0m;下伏浅红色二长花岗岩,中粗粒结构,弱风化,岩体完整,岩体质地坚硬。埋深浅,地质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2. 施工方法

  2.1 施工工序:

  2.1.1 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做隧道及中隔壁超前支护,机械或控制性弱爆破开挖①部,喷8cm厚混凝土锚网喷封闭掌子面,根据松散情况进行断面注浆加固。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设Ⅰ22a钢架及I18临时钢架,并设?50mm锁脚钢管。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1.2 在滞后于①部0.6m左右距离后,机械或控制性弱爆破开挖②部。喷8cm后混凝土锚网喷封闭掌子面。施做②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设Ⅰ22a钢架及I18临时钢架,并设?50mm锁脚钢管。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1.3 在滞后于②部0.6m左右距离后预留断面中部核心土开挖③部并施做周边的初期支护,并设?50mm锁脚钢管。

  2.1.4 预留断面中部核心土开挖④部并施做周边的初期支护,并设?50mm锁脚钢管。

  2.1.5 开挖核心土并封闭掌子面,采用锚杆将岩块与岩块间锚固,并挂网喷浆。

  2.1.6 开挖⑤、⑥部并施做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⑤、⑥部错开施工)。

  2.1.7 灌注仰拱及填充砼。

  2.2 施工方法示意图(见图1、图2):

  图1

  图2

  2.3 加强掌子面稳定措施:

  2.3.1 根据围岩情况在拱部局部设置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在上下部拱架连接处设置锁脚注浆钢管。

  2.3.2 每开挖一部完成后,对掌子面封闭采用喷射砼、锚杆、钢筋网等支护,对于松散体视情况采用断面注浆固结。在周边初期支护完成后,上部采取小导管注浆固结原高速路填筑物、并填充钢架与喷射砼之间的空隙,保证高速公路路面底部与隧道初支充分接触。二次衬砌结束后对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进行回填注浆,保证隧道结构的整体性。

  2.3.3 施工期间暗挖采用控制松动爆破,特别是下部开挖时采用分块分段微差松动爆破以减小震动,振动速度满足设置要求。

  2.3.4 施工应坚持“控制性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并保证二次衬砌紧跟掌子面。

  3. 施工工序

  初喷立钢拱架施作系统锚杆挂钢筋网 复喷混凝土 小导管安装及注浆

  4. 爆破设计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及采取的施工方法,采用多钻孔、间隔炮孔装药,分段分层微差松动爆破的方式,主要是针对台阶下部及隧底开挖,每段长度1.5m以内、宽度3m左右;对于上部周边土层采用机械开挖。

  隧道爆破设计主要确保下部暗挖与新增1、6车道行走时振动影响,考虑到施工中爆破的直接接触,1、6车道边缘距离附近2、5车道边缘为2m,保持一定距离。根据《爆破施组》车道施工顺序,实际上只考虑开挖距离1、6车道在2~11m之间的隧道爆破作业影响,据此确定最大单段爆破用量。隧道掘进爆破作业,设计图纸允许隧道爆破的最大振速控制在6cm/s的要求。

  单段最大炸药用量的计算

  V=K(Q??1/3?/R)α

  式中

  V为质点爆破震动速度

  K为与岩石地质等有关的系数取250

  Q为炸药量(Kg)

  R为爆心至增加车道边缘的距离

  α为衰减系数取1.8

  最大段炸药用量和车道距离之间的关系为(见表1):

  图3

   根据以上数据确定单段最大炸药用量,开挖时实行分块分段微差爆破。根据施工水平及进度安排和现有装备选用42mm钻头,成孔直径45mm.。 [page]

  4.1 每次开挖的围岩方量。

  由公式V=Q/q

  V——开挖方量

  Q——开挖总药量

  q——岩石炸药单耗Ⅴ级取1.25Kg/m?3

  4.2 每循环开挖断面积

  s=V/L

  s——隧道开挖断面积

  L——隧道开挖循环进尺

  4.3 炮眼数量的确定。

  由公式N=qs/r

  式中N——炮眼数量,个,

  q——岩石炸药单耗,取1.25Kg/m?3

  s——隧道开挖断面积

  r——每米长度炸药重量,取0.8Kg

  根据以上公式确定爆破设计参数。

  说明:根据车道边缘的位置动态调整炸药用量,增加段别数量,对分部开挖断面实施多次起爆,增加爆破次数和增加段数是减少药量的方法。由于路面以下1m左右均为填土,施工时可以提前挖空,减少围岩爆破的接触面,尽量采用机械开挖,减少爆破的次数。施工中对爆破部位加强覆盖,减少振动、飞石距离等,在洞门外设置门帘,减少飞石距离。施工中应根据地质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符合现场实际。(见图3)

  示意图中的单块围岩用药量及炮眼个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掌子面距行车道边缘距离R查上述关系表确定单段最大用药量Q单,然后确定段别n 依据Q总=nQ单计算出所用炸药总量,依据公式V=Q总/q(q取1.25Kg/m?3)计算出每次开挖的围岩方量,依据公式S=V/L(L为隧道开挖循环进尺)计算出每次循环的开挖面积,最后依据公式N=qs/r(r取0.8Kg/m) 计算出炮眼布置的数量。本示意图采用了3种段别,每循环进尺0.6 m(即炮眼深度为0.6m)。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