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建筑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方案 > 浅谈房屋渗漏治理中注浆技术的应用

浅谈房屋渗漏治理中注浆技术的应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1-28 21:54:54 人浏览

导读:

摘要:渗漏是房屋建筑的“多发

摘要:渗漏是房屋建筑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原设计功能的改变。文章探讨从注浆技术方面处理这类病害,以期提高楼房的使用功能,延长楼房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注浆技术;房屋渗漏;病害处理

  

  在房建工程中,组成楼房结构的地下室、桩、柱、梁板、墙体等出现裂缝;房屋门、窗渗漏,厨卫间、茶水间水池、变形缝、穿墙管、墙体面等渗漏是房屋病害的“多发病、常见病”。这类楼房病害,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原设计功能的改变,造成极大浪费;同时给人们财产、生命带来严重危害。

  注浆技术就是用压送的手段把具有一定的凝胶时间的浆液注入到松散土层或含水岩层裂缝中。使浆液凝结后团结上的颗粒或者充塞岩层裂缝,使土层(岩层)的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都得以改善。这种通过注浆来改变地层状况的方法为注浆加固工法,亦称化学注浆或化学灌浆。浆液及浆液注入到地层中去的方式是该工法的关键。目前注浆技术已发展成集高分子化学、岩土力学、机械、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兴的交叉技术应用学科。

  1房屋渗漏病害的形式和特征

  (1)混凝土结构病害主要为受力结构部分开裂,如地下桩基础、柱、剪力墙、梁、板等部分的裂缝;此类处理应从加固补强入手。

  (2)楼房墙体渗漏、变形缝、施工缝渗漏;女儿墙、排水管口(穿墙孔)渗漏;门、窗渗漏;预埋件部位渗漏,此类渗漏可采用粘结止水或防水方法处理。

  2注浆技术的适用性及优点

  通常房屋渗漏病害都出现在房屋建筑投入使用之后,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对已装饰过的房屋建筑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凿除量大,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凿除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使房屋建筑各部位的接缝松动,导致隐性渗漏的可能性增加;同时由于材料的不适宜性,导致裂缝和局部渗漏反复出现,受害面也扩大,增加了处理费用并延长了施工周期。

  (1)对已建成的楼房出现上述病害,尤其是已装修的房屋,应以最低限度不影响原混凝土结构和已装修的饰面为基础,采用注浆的方法能做到施工影响范围小,加固影响范围大,可达到“一针见效,长久保安”的目的。灌浆方法的技术原理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流动性的“粘结剂”压入被加固体中,具有粘结效果好,密封性好的优点。

  (2)灌浆方法尤其适用于受周边施工环境的限制无法采用常规方法施工的部位,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特点。例如文物建筑的彩描、雕刻花梁,无法替换的琉璃瓦面等裂缝的补强加固处理;受周边设施限制无法拆除变动的部位。

  (3)在防水方面,由于灌浆技术是把浆液注入到混凝土内缝中,使其充填密实粘结,因此在提高混凝土防水性方面较优于“穿衣”性的防水效果。

  (4)对出现蜂窝、老化、蚀变性的混凝土,采用灌浆方法是最为理想的方法,能使强度下降的混凝土得到固结改性,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3注浆技术的原理

  注浆材料的选取以无毒、无污染、施工简便、取材方便、价格低廉为原则。本文选取以水泥浆液、水泥+水玻璃双液为例,说明注浆法的原理。

  3.1水泥浆液的水化反应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为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和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而前两种占水泥总量的51 %~74 %。水泥配置浆液时,水泥颗粒与水接触,其表面的熟料矿物立即与水发生水解或水化作用。其水化方程式如下:

  2(3CaO•SiO2)+6H2O=3CaO•2SiO2•3H2O+3Ca(OH)2

  2(2CaO•SiO2)+4H2O=3CaO•2SiO2•3H2O+Ca(OH)2

  硅酸三钙水化很快,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几乎不溶于水,即形成水硬性材料。 [page]

  3.2水泥+水玻璃双液的水化反应

  建筑上用的水玻璃,通常是硅酸钠Na2O•nSiO2,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矿物胶。水玻璃与水泥水化后的氧化钙溶液分别压入土壤中后相遇会发生反应生成硅酸凝胶,其包裹土壤颗粒,填充空隙并吸水膨胀,防止水分透过,从而加固土壤。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a(OH)2+Na2O•nSiO2=CaO•SiO2+Na2O•(n-1)SiO2

  3.3注浆材料的选择原则

  (1)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好、强度高、耐老化、粘结力强、充填性好。

  (2)材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亲润性,可以灌入微细的缝隙中,对潮湿裂缝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扩散性、粘结性能好。

  (3)工艺简单,易操作、施工方便。

  (4)材料环保、固结体无毒性污染、耐老化、价格适中。

  4注浆技术的应用

  4.1对于结构受力部位采用灌浆加固技术处理方法

  (1)从设计—施工—管理—使用过程做好病害成因分析。

  (2)根据病害部位设计布孔孔位,孔距适宜控制在30 cm~40 cm内,孔径在0.8 mm~1.2 mm,孔深根据病害部位而定。

  (3)干缝面可在距缝两侧3 cm~5 cm处涂环氧胶封闭缝口,以免灌浆时浆液从敞开的缝口窜出。湿缝采用沿缝开槽,槽口宽×深宜控制在2 cm~3 cm×2 cm~3 cm内,以免扩大缝口。清孔清槽后,压上早强水泥封槽、埋管。

  (4)干缝可注入低粘度的环氧树脂类材料,固化时间应控制在12 h~16 h,目的是让灌浆材料能充分充填到缝隙内,起到缝面及周边微细缝隙的全面积粘结作用。湿缝应选用对水具有亲和性和排水性的水膜与被粘物有效的粘结,从而达到固结补强目的。在此应注意:注浆过程浆液仅对缝面开始部分起堵塞作用,而不是全面粘结,为此应进行同孔多次重复施灌,直至在设定压力下孔口注浆饱满,并达到一定期检验注入量为准。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5 MPa~0.8 MPa,严防高压对混凝土造成扩缝劈裂带来新的破坏。

  4.2砖墙体及窗、门灌浆处理

  通常这类病害处理,采用灌浆的办法是在窗的框周布孔,重点在框的底部灌浆,材料以水泥浆为主。在水泥灌浆结束后,再进行环氧封闭处理,其作用是控制水泥注浆后产生的干缩。

  墙体的渗漏应先将渗漏的批荡层铲除,找出渗漏面,采用墙面布孔灌浆。灌浆材料为水泥浆,改善空心砖的密实度,提高阻挡外墙雨水渗透的能力,可取得理想效果。灌注压力以0.5 MPa~0.8 MPa为宜,过高极易造成外墙饰面砖的剥落。

  4.3用砖墙砌结的厨、卫生间的注浆处理

  厨房、卫生间一般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内防水处理。但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出现渗漏,主要是防水层失效,厨房、卫生间的用水沿砖和砖缝灰砂的毛细作用渗透至墙面冒汗、发潮。

  处理的方法是通过环氧灌注切断渗水通道,控制水沿毛细孔扩大散。即在混凝土地板与砖墙的砖缝开一小槽,沿砖缝布孔,孔距在20 cm~30 cm为宜,采用环氧砂浆嵌槽,埋管注入环氧浆,重复灌浆至充填饱满。处理方法简单有效,如条件限制可在厨、卫生间施工。即在瓷片的连接位上钻孔、埋管、注浆后,采用同色水泥进行孔位表面修饰即可,省去铲除批荡层、涂防水胶、重新批荡的工序,节省费用,缩短工时,效果明显。

  4.4女儿墙病害处理

  混凝土女儿墙与楼板的接缝可视为施工缝。由于楼板受周边结构约束,受温度影响,热胀冷缩的线膨胀倍率与女儿墙是不一致。当女儿墙纵向变形膨胀系数a=5×10-6时,楼板变形膨胀仅为女儿墙的一半,采用常规的材料处理很难满足这一伸缩变化要求,因此女儿墙的渗漏是楼房病害的通病之一。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