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工程纠纷论文 > 沥青面层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对策

沥青面层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对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03 04:11:09 人浏览

导读:

1.引言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的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又反映了施工队伍的水平。公路行车密度的增大,车速的提高,对于路面不平整而引起路面损坏率、车辆磨损、燃油消耗、行驶舒适性、交通安全性等产

 1. 引言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的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又反映了施工队伍的水平。公路行车密度的增大,车速的提高,对于路面不平整而引起路面损坏率、车辆磨损、燃油消耗、行驶舒适性、交通安全性等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影响沥青面层不平整的因素很多,对每一个因素的忽视都将对沥青面层最终的平整度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过程控制,否则平整度效果就不理想。本人通过实践,从各角度对影响路面平整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 路面不平整的原因

  2.1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平整度超差。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1 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存在软硬基底接合处,此处的土基如果不作过渡段处理,必将产生不均匀沉降。

  2.1.2 半填半挖路基的接合部处理不当,半填半挖地段的施工,土基未按规范要求挖成台阶,使土基与填料在接合部产生裂缝和沉降。

  2.2 路基的压实不足也是产生面层不平整的一个因素。

  公路施工是带状施工,路线长,土质杂,虽然按规范做了击实试验,但在施工过程中受施工条件限制,没按规范不同的土质不能混杂填筑的要求施工。导致检测时最大干密度使用不准确,不能准确反映此路段的真实压实度。路基土的密实度偏低的后果是:土体透水性增强,造成水分集聚和侵蚀路基,使路基土软化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2.3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在施工中,基层做的不平,无论怎样使面层摊铺的平整,但压实后也因虚铺厚度不同,路面产生不平整。

  2.4 摊铺机对面层平整度的影响。

  2.4.1 摊铺机结构参数选择不当。

  熨平板组合宽度不对称以及下表面不成平面,当组合后熨平板宽度与机械本身左右不对称,机具易走偏,并且在混合料的惯性作用下,使熨平板前后混合料的压力一致,造成在横断面上摊铺厚度不均匀。

  2.4.2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快慢不一,将会导致表面层表面粗糙不均,影响摊铺后的预压密实度,使碾压成型后的面层起伏不定,从而影响面层平整度。

  2.4.3 接缝处理不当对平整度的影响。

  接缝有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接缝处理不好易出现下凹或上凸现象,尤其是在纵向接缝处由于摊铺机松铺系数不同,所以同一断面摊铺厚度也不一致,如果采用同一标高,接缝处必然出现下凹或凸现象,影响平整度。

  2.5 碾压对沥青面层平整度的影响。

  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对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选择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都关系着路面面层的平整度,主要表现在:

  2.5.1 在压路机型号的选择上,如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的压路机时,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而破坏路面平整度,而压路机初压吨位过重也会使刚摊铺好的路面产生推挤变形。

  2.5.2 碾压温度的控制上,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推移大不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小碎片飞溅,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则不易碾压密实和平整。

  2.5.3 碾压速度的调整上,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置而不关闭振动装置等都会引起路面推拥,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压陷槽。

  2.5.4 碾压路线的行走上,碾压行进路线不当,不注意错轮碾压,每次在同一横断面处折返,会引起路面不平。

  2.6 沥青拌和设备及运输设备对平整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拌和设备拌和能力过小,出现停工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影响路面平整度。 [page]

  2.7 桥头、涵洞两端的跳车。

  桥涵台背处路基由于沉降而导致跳车,其主要原因:

  2.7.1 在桥(涵)与路基接合处,常会产生细小裂缝,雨水渗入后会使泥处路基发生沉降。

  2.7.2 由于压实机械的作业面狭小,碾压不到位,压实度满足不了要求,通车后易引起路基压缩沉降。

  2.8 伸缩缝跳车。

  桥梁伸缩缝跳车是一种质量通病,几乎在所有道路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分析,导致伸缩跳车的原因主要有伸缩缝类型抗冲击力差、伸缩缝质量差、伸缩缝两侧路面连续性差及安装工艺差等。伸缩缝跳车是导致平整度指标下降的又一大因素。

  3. 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3.1 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平整度要求。

  3.1.1 对软土路段路基、高填方路段、桥头涵洞两端填挖结合部等处的不均匀沉降,除进行软基处理、换填材料等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外,还应进行沉降观测。采用埋置沉降板方法,待路基填土高度达到设计高程时,如果连续观测三次沉降均0.5mm以下时,表明路基沉降已处于稳定,这时便可进行路面施工。

  3.1.2 采用分层并按规定的层厚填筑,可得到均匀的压实度。

  3.1.3 不同土质不得混杂乱填。

  3.1.4 透水性差的土壤填筑在下层时,其表面做成一定的横坡,以保证来自上层透水性填土的水分及时排出。

  3.2 按规范要求压实,提高平整度要求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