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工程纠纷论文 > 中国建筑师的品牌化生存

中国建筑师的品牌化生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03 00:23:53 人浏览

导读:

北京有两个建筑师云集的地方,一个是在旧鼓楼大街附近,很深的胡同内,一个室内设计师开了一个被称为“床”的酒吧;另一个就是马来西亚餐厅sambomcafe。在国内设有办公室的国外建筑师、海归建筑师、以及比较先锋的国内建筑师都在这里相聚。自古中国并没有

  北京有两个建筑师云集的地方,一个是在旧鼓楼大街附近,很深的胡同内,一个室内设计师开了一个被称为“床”的酒吧;另一个就是马来西亚餐厅sambom cafe。在国内设有办公室的国外建筑师、海归建筑师、以及比较先锋的国内建筑师都在这里相聚。

  自古中国并没有建筑师这个职业,“建筑师”这个名词也是由日本语言学家翻译而来,北京“样式雷家族”曾经创造了这个职业的最高荣誉——为帝王营造皇家园林。自从梁思成一代回到中国,一批一批的建筑师们完成国内的本科教育,去欧洲、美国、日本,再回到国内,开始了他们的建筑实践。

  张永和主持的非常建筑事务所已经超过十年,他的影响就是在中国率先建立了独立的个人建筑师事务所。于是,齐欣、马清运、吴钢、朱锫、吴朝辉、马岩松、张雷、王昀、王晖、李兴钢……一个个名字,逐渐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被广泛传播,他们的话语和能量也正在被国际建筑界认知。自从瑞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安德鲁、赫尔佐格等一个个国际明星建筑大师在中国越来越被符号化的时候,“建筑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多地被引起关注。

  中国的建筑设计领域除了以前大规模的设计院之外,目前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态,除了一些服务型建筑设计公司之外,还有一批独立建筑师事务所在迅速成长。他们以独立工作室的形态存在,有一些对建筑的顽固思考,规模在10-50人不等,这些年轻建筑师和他们主导的事务所正在建筑界逐渐声名确立,所承接的项目分量也在日渐加重。

  “对于独立事务所,就不应该要求他们有赢利,而且一定是困难的状态,如果不困难,就不会是一个独立工作室的状态。独立工作室出现的意义,更多的是对一种前所未有的,前所未闻的观点进行自己的献身,这是它的使命来的。很多独立事务所都有顽固的思想,死项目是很常见的,但是死个想法是很不容易的。”马清运说。

  从世界建筑的角度看,现在国内很多事务所都很国际化,不仅有诸多的外籍设计室,讨论项目时还都能用英语交流,如吴钢主持的WSP事务所、马岩松主持的MAD事务所、马清运的马达斯班事务所等等。马清运说:“我曾经跟国外的记者也说过,当你看到我盖的一个房子,跟国外某一类的建筑相比,其实我们的努力是十倍以上,因为我们的工作处境是比较差的,我们的生产处境也是比较落后的,我们总体社会对这种建筑的要求也是比较低的,国内中青年建筑师能够创作出这么好的建筑来,付出要比国外大很多,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领先状态。”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