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工程纠纷论文 > 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扩展与细化的探讨

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扩展与细化的探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02 18:38:25 人浏览

导读:

1.标前设计的背景施工企业(投标方)符合业主(发包方)的资格预审条件,并通过业主的资格预审后,据以购买标书,编制投标文件。这个阶段为编制投标书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因有以下客观因素的制约:(1)在规定的期限内,编制时间短;(2)招标文件所提供

  1.“标前设计”的背景施工企业(投标方)符合业主(发包方)的资格预审条件,并通过业主的资格预审后,据以购买标书,编制投标文件。

  这个阶段为编制投标书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因有以下客观因素的制约:(1)在规定的期限内,编制时间短;(2)招标文件所提供的依据不足,招标图纸和资料往往不全、不细;(3)现场踏勘只是“粗”看,对整个现场条件了解不深、不透;(4)为了满足招标要求,体现出“竞争性”,某种承诺超越自身能力;(5)对工程主体、关键部位、重点工序、总工期、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技术措施和设备投入都是控制性的。缺少对招标条件、设计要求、各专业之间的衔接配合,分部分项工程计划安排、施工月日强度、现场布置、环境、生态保护等进行集中、全面的反复研究、讨论和修改。这一阶段所编制的标前设计,只要能满足投标书,并服务于中标和签订施工合同的需要,便“大功告成”。对指导工程施工尚不全面,不能作为实际施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因此,中标、签约后,开工前必须对标前设计进行全方位的筹划、扩展、细化,使所编制的标后设计,具有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工程施工部署和实施的需要,达到指导施工作业的目的。

  2.“标前设计”的内容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条件,根据编制投标书和签订施工合同的需要,标前设计一般具有下述内容:

  (1)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选择,施工机械选用,劳动力和主要材料、半成品投入量。(2)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工程开工、竣工日期,施工进度控制图及说明。(3)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包括保证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组织措施。(4)主要材料消耗数量。包括生产厂家、货源、运输进货批次、地方材料的生产与开采方案。(5)施工平面图。包括施工用水量和用电量的计算,临时设施用量、费用计算及现场布置等。(6)对本工程拟采用的合理化建议或替代方案等。

  3.“标后设计”的内容为了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应当在开工前对标前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行扩展、补充和细化以下内容。

  3.1施工部署。应当对重要组织问题、技术问题作出规划和决策。

  3.1.1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应首先根据工程规模确定组织结构的规模(级别);然后确定组织结构的形式,提倡采用矩阵制组织,也采用事业部制或直线职能制;再确定职能机构设置,应突出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核算等与工程施工直接相关的职能机构,最后根据部门责任配备职能人员。其中项目经理部三大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应优先选用有良好业绩的人员)应在标前确定,标后不宜更换,否则,业主将按违约处罚承包方。

  3.1.2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和文明施工控制目标的决策。应在已签施工合同的基础上,从提高施工项目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率的目的出发,作出积极决策,为采取各项技术组织措施留有余地,使现场干部、职工有更高的努力目标,以调动其积极性。

  3.1.3拟投入的施工力量总规模和物资供应方式。

  3.1.4总承包标段的分工范围和交叉施工部署。应在各作业(专业)队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进度计划进行规划。

  3.1.5资金供应方式规划。其中包括可能取得的预付款、备料款、需垫支的资金、贷款规模及偿还规划等。

  3.1.6临时设施建设目标的规划。以合同工期要求为依据,重点应是设施的使用年限、建设标准、用途用量和费用控制。

  3.2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机具选择,施工段划分,施工工序,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和新管理方法的使用,科学试验安排等。“五新”内容,是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需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page]

  3.3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这项内容是各项指标控制目标的需要,是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潜力所在。包括以下具体措施:(1)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2)安全防护技术组织措施。(3)控制施工进度和保证工期的措施。(4)环境污染的防护和生态保护措施。(5)文明施工的措施。(6)降低费用的措施。(7)廉政合同的贯彻执行措施。在编制技术组织措施时,应把重点放在组织措施上,因为它潜力大,辐射面广,效果显著。

  3.4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对施工顺序、施工过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搭接关系进行综合安排。尤其是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节拍,各专业、工序之间衔接配合要合理、顺畅、严密,以此而保证实现合同总工期目标。施工进度计划尽量采用流水作业和网络计划方法,贯彻《网络计划技术》 。

  3.5资源供应计划。资源供应计划是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劳动力供应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施工机械、大型工器具供应计划、预制品供应计划和资金收支计划等。它既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又是市场供应的依据,是取得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

  3.6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以合理利用施工用地,节约临时设施费用和现场运输费用,实现文明施工,厉行节约为宗旨进行布置和编制。

  3.7施工准备工作计划。该计划对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工作进行业务量计算。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间,对工程所涉及的相关单位(业主、监理、设计、当地社会关系)关系的处理予以重点安排。

  3.8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评价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评价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和执行的状况,对阶段、年度、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效果进行目标考核。

  4.施工组织设计的指标计算和分析目前施工组织设计应建立哪些指标还不统一,计算方法也不规范。

  由于它是评价施工组织设计整体效果和评价执行状况的尺度,也是对承建工程施工的单位(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效果进行考核的依据。应予重视,提出如下意见。

  4.1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尽量反映施工组织设计目标达到的水平,为评价、考核、执行提供方便。

  4.2指标计算。

  (1)施工准备期。从现场准备开始到正式工程开工的全部时间。(2)单位工程工期。由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的施工期。(3)劳动力不均衡系数。施工期高峰人数与平均人数之比。(4)降低成本额。技术组织措施降低成本的价格成果。(5)降低成本率。降低成本额占承包成本的百分比。(6)施工机械化程度。机械施工完成产值与工程承包造价之比。(7)工厂化施工程度。预制厂(采砂场、采石场)完成的产值与工程承包造价之比。(8)临时工程投资比例。全部临时工程投资与工程承包造价之比。(9)临时工程费用比例。全部临时工程消耗费用减回收费与工程承包造价之比。

  4.3指标分析。施工组织设计指标与同类工程历史实际水平相比,可以评价施工组织设计效果;不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指标对比,可以优选方案;分析以往历次同类工程的各项指标的加权数值,可以作为今后再次投标的参考依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