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工程纠纷 > 工程纠纷论文 > 工程进度管理的意义与方法

工程进度管理的意义与方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2-02 08:53:41 人浏览

导读: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内容也由以前的相对“单一”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也不段的增加与完善。程项目管理的定义是:“为一个建设项目进行从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内容也由以前的相对“单一”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也不段的增加与完善。程项目管理的定义是:“为一个建设项目进行从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以满足委托人的要求,使项目在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批准的费用预算内完成”。由此可见,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除了关注项目的质量、费用目标之外,就是项目的时间目标。而工程进度管理就是时间目标的顺利实现发保证,所谓工程进度管理就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经审批的工程进度计划,运用适当的方法定期对工程实际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并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偏差,以及组织、指导、协调各建设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
1 工程进度管理的意义
1.1 工程进度管理对施工企业和建设企业,都是获得经济效益的良好保证。每个项目建设项目,不论是工业、商用还是民用,在建设期间每个建设单位都要投入具大的财力,都要承担巨大的财务压力和资金回收的风险,所以工程早日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投入使用,就能够产生效益,有利于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总是要以承包一项工程任务可以取得的预期利润为判断准绳,以决定是否参与这项工程的投标竞争。施工企业常常需要由预期目标利润来推算目标工期的取值。在承包合同签定后,在不发生重大的施工内容变更的前提下,如果想获得相对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来获取,而工程进度管理是合理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直接手段。如果不能顺利完成工期目标,必然引起企业生产流动资金超期占用、利息增加、人员工资和机械使用费用加大,以及向业主支付误期损失费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企业在该工程建设项目上的预期利润无法实现。更直接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损害了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影响了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其他参与项目建设的参建单位的利益。
1.2 工程进度管理是施工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直接体现。工程建设“就是把各种社会资源与物质资源组合起来,采用先进的技术,按照各种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施工,建成一个满足业主需求的构筑物和其他附属设施。”如劳动部门配备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并不断的跟随进度要求和作业内容的变化进行增减,生产材料部门供应足够数量合格的施工材料,技术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措施,财务部门按时支付足额的工程材料费和人员费,管理部门按照要求向政府管理部门申报工程手续。这不是一促既成的,任何一种资源都需要一个准备的时间,这个准备的时间起始点,就是根据进度管理的需要来开始的。各个部门工作得当,整体资源组合合理、有效的直接体现就是,按期完成各种预定的进度“管理点”。为了保证工程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各个部门必然按照要求及时的组织资源,有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责任制度的落实,为企业内部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良好的进度管理,是企业遵守合同约定,尊重合同的一种体现,是“企业诚信”的一种表现,必然得到建设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 工程进度管理的有效方法
2.1 具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是工程进度管理有效的前提。工程进度管理也是目标管理的一种,是工期目标顺利实现的手段,所以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每一个建设项目,由于它所处的建设时间、地域、结构形式、工期目标和施工内容的不同,就决定了进度管理不像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那样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相对固定的标准,所以项目的进度计划具有时效性和独特性。这就决定项目管理人员在制定进度计划时,要针对不同容量及不同地域给出参考的工期定额结合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来制定。[page]
2.2 工程进度管理的层次性和全面性。工程的建设内容是丰富的,这就决定了工程进度管理是多样的。如果只对一个施工内容或工序进行管理,可能满足了单项的进度要求甚至大大提前,但这是危险的,它可能直接导致其他项目进度落后或无法实施,甚至造成整个建设项目进度的滞后,也可能因为工序穿插或者成品保护的需要,增加了施工费用,降低了经济效益。所以工程进度的管理应该是面面具到的,将所有建设内容都纳入管理范围内。由于进度管理的内容多样,所以各个分项的管理应该是以主进度为标准,依次深入、完善。所以进度管理必须层次分明。
2.3 全员参与是进度管理的保证。前文已经提到,工程的建设,需要多个单位的参与,而每个单位又涉及到劳动、材料、资金等多部门的参与和配合,任何一个部门、单位的“短板”都会造成进度计划管理的落空,所以进度计划的落实与保证,不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和一个人的事情。在进度计划的制定时,就要有所有参与单位或部门的参与,并充分听取、采纳每个方面的建议,从而保证计划考虑因素的全面。当计划制定完毕或实施阶段的调整,都要完整而及时的向各参与单位或部门进行说明,保证进度计划管理的有效落实。使每个单位都时刻感受到,它是进度管理的一份子。
2.4 动态性是工程进度管理的显著特点。任何一个进度计划在指定的时候,虽然结合了项目特点和企业工期定额等参照数据,即使考虑了天气等因素的干扰,但相对都是理想条件下进行施工。施工实施周期内不可预测的因素造成进度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也包括随着工程实施的深入而出现的新问题等,这都是可能导致进度滞后,工期目标落空的因素。所以当出现干扰因素的时候,就要通过及时、有效的主动进度调整来降低损失。如果仍然刚性的死守进度计划必然造成更大的损失,扩大干扰因素的干扰效果。当进度计划落后于实际进度的时候,说明计划相对保守,也要通过进度管理来灵活调整,来实现进度管理的经济效益。所以进度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时时核对,灵活调整,动态纠偏。
2.5 计算机的使用与人才的培养是工程进度控制提高的未来保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管理软件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不可避免的进入到工程建设管理行业。而工程进度管理软件的使用,更好的保证了进度控制数据的系统化,为进度控制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而管理人才的培养更是进度管理成败的关键,因为计划的制定、计划的调整、进度的控制、计算机的使用都是通过可靠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的。而工程进度控制因为涉及到多个方面,所以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而切工程建设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管理能力的比拼,所以一批可靠的管理人才就是企业的未来。任何建设或施工单位,都应该通过稳定可靠的人才培养机制,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品,增进团队协同意识,形成团队精神,构建团队文化,发挥团队知识。有了高效的人才,在运用国内外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实施标准化、程序化作业。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不论作为工程建设单位或上工程管理人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工程进度管理意识。通过工作不断总结而后学习工程进度管理的方式,完善工程管理手段,通过不断的努力以使企业或个人适应建设行业发展的需要。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