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儿童维权 > 拐卖儿童 > 安徽阜阳拐卖儿童成风 残疾童丐足迹遍全国

安徽阜阳拐卖儿童成风 残疾童丐足迹遍全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3-26 13:33:10 人浏览

导读:

当地农民将此作为致富之路,其中还有不少村干部参与其中新快报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拐卖、残害儿童、逼迫儿童乞讨的消息在微博和各大网站盛传,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小村及其附近地区,在当地是个出名的长期

  当地农民将此作为致富之路,其中还有不少村干部参与其中

  新快报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拐卖、残害儿童、逼迫儿童乞讨的消息在微博和各大网站盛传,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小村及其附近地区,在当地是个出名的长期大规模拐卖儿童,逼迫儿童乞讨的据点。

  一残疾人因乞讨致富成“楷模”

  据了解,十几年前,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村的一个残疾人因为乞讨而致富,这让该村的村民们找到了在他们看来是摆脱贫穷的一条捷径。“带乡”是黑话,即操练童丐。这个几千人的村子只有三个残疾人,一些正常人因为很难讨到钱,于是想到找一个残疾小孩代为乞讨,而他们坐收渔利的办法。这也叫带乡,那些被雇佣去乞讨的儿童叫“乡”,雇佣者叫“乡主”,寻找带出乞讨的过程叫“带乡”。

  村里老人说,该地丐业有百年历史,自打记事起(民国年间)村里就“带乡”了。大约从1993年开始,阜阳市太和县宫集镇宫小村的村民陆续开始在邻村、邻县甚至邻省物色年龄尚小、智力正常的儿童,对这些儿童肢体进行摧残,令其残废后,将他们带到全国各地乞讨。

  宫小村残疾童丐足迹遍全国

  有关人士爆料,从宫小村走出去的残疾童丐足迹遍全国,近在太和、阜阳、合肥,远则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哈尔滨等发达城市。这些“带乡的”把童丐早晨喂饱,然后就放在固定的地方让他们去乞讨,自己在远处盯着,晚上再收钱,有的“带乡”要带几个残丐,其收入就可想而知。童丐如果每天没有要到一定数额的钱不仅不给饭吃,还要遭受毒打。

  这些孩子在父母离开后,一般还要在“乡主”家中住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接受乞讨的训练。晚上把孩子像猪狗一样关在笼子里锁上。这叫“训乡”,“训乡”时间的长短视效果而定。而据了解,“训乡”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让这些小孩服从“乡主”的管束。如果在这过程中,有儿童不服管训的,就会遭到毒打。为了让孩子们看上去更可怜,一些“乡主”还用刀把孩子手脚、身体、脸部割伤,甚至泼硫酸烧毁。

  在历时数月的宫集农村“带乡”调查中,记者还注意到,“带乡”者之间会互通消息,但是对别人严格保密。同时,他们会像候鸟一样“迁徙”,冬季赶往南方,夏季回到北方,目的是为了让残疾儿童方便露出残疾的身体博得同情。

  部分乞讨儿童长大后成为“乡主”

  同时,与知情者提供的线索不同的是,记者注意到了几个新的问题。首先,这一现象并未像某些当地领导说的那样,“已经基本得到遏止”。实际上,十几年来,“带乡”在太和县宫集镇当地农村已经形成了风气。在当地,农民们俨然把带乡作为一条致富之路,其中还有不少村干部参与其中。

  其次,“乡”与“乡主”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目前宫集地区农民所带的“乡”大多是有了多年乞讨经验的,他们最初大多被诱骗甚至拐卖而来,但是随着经验的增长,有部分人已经开始脱离“乡主”自己单干,有的则在与“乡主”的对话中,掌握了更多的利益,并且两者产生了共存关系。也就是说这些被摧残乞讨的儿童长大后,要么成为“乡主”的帮凶,要么自己成为了“乡主”,他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