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儿童权益 > 儿童隐私 > 中国儿童的隐私教育问题

中国儿童的隐私教育问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3-25 17:53:58 人浏览

导读:

曾经在报纸上读到过一个中学生写的文章,大意是讲自己因为遵循母亲所教导的为人处世一定要光明磊落好人是没有秘密的,只要做得正行得直,没有什么需要背人的生活原则在学校生活中却遭到了同学的排斥,并被冠以了包打听的恶名。这个学生在文章末尾写道:我知

  曾经在报纸上读到过一个中学生写的文章,大意是讲自己因为遵循母亲所教导的“为人处世一定要光明磊落”“好人是没有秘密的,只要做得正行得直,没有什么需要背人的”生活原则在学校生活中却遭到了同学的排斥,并被冠以了“包打听”的恶名。这个学生在文章末尾写道:“我知道她们提防我,怕我把她们的事广播出去。人们不是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话”吗?我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她的困惑,难道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困惑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冲击留给教育者无数的深思。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儿童成长过程中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隐私问题作一点解读。

  隐私的定义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个人隐私的概念曾十分陌生。在集体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忽略个性而宣扬共性的年代,隐私与不光彩相连接。你不能有隐私,否则别人就认定你做了见不得人的事。

  中国人隐私意识的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对隐私的敏感度要大大高于年长者,这主要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增强,有了强烈的成人感,不再人云亦云,他们希望独立面对世界,面对生活。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独立的心灵空间,是成长的标志;假如一个年轻人没有隐私意识,当他走向社会,进入职场后,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实生活要求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要尊重别人的隐私,遵守游戏规则。

  青少年逐渐具备了成人意识和隐私意识,而此时如果家长还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自己理念的圆梦人,那么两代人之间就会发生激烈的冲突。有些家长出现沟通焦虑和教育无能感,想尽一切办法洞察孩子的生活,干预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家长此时最应该做的事情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和个人生活隐私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多以平等的态度给与孩子发言权,让孩子从家人的身上体验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情感。只有在一个宽松、民主的精神环境氛围中孩子才会愿意向家人吐露自己的心声,作为家长的成人也才有可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如若不然,家长的“好心”常常在不经意间却办的是坏事了。这不仅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反而造成了亲子交流的障碍,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逆反心理或者反社会行为,对其成长形成阻碍。

  另外,在成长中家长也要教导孩子逐渐建立隐私意识,具备自我保护意。例如,在建立“心理支持系统”时,要指导孩子认真选择倾诉对象。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保守秘密的能力。有的人没有出卖朋友隐私的想法,但他的性格特质决定了他很难保守秘密。

  青少年在成长中要建立个人信誉,假如知道自己很难保守住秘密,甚至可以跟对方提出:“别告诉我,我嘴不严!”这样做可能有点难。因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这样可以避免自己陷入不断地自我挣扎或背负失信的罪责;同时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因为尊重别人的隐私不仅代表你的个人信誉,还代表你的成熟度、办事作风和诚信程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