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反倾销 > 行业反倾销 > 其他行业反倾销 > 轻工行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轻工行业反倾销案例分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4 21:15:09 人浏览

导读:

其四,我国有上千家的节能灯企业,但实际应诉的企业却很少。由此看来,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态度上是比较消极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出口企业众多,但企业规模较小,很难在反倾销应诉中形成集体行动。由于反倾销应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小企业往

  其四,我国有上千家的节能灯企业,但实际应诉的企业却很少。由此看来,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态度上是比较消极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出口企业众多,但企业规模较小,很难在反倾销应诉中形成集体行动。由于反倾销应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小企业往往很难承受反倾销应诉的成本,并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心理。此外,众多中小企业由于长期依赖外贸公司出口,不仅不熟悉国外市场的变化情况,而且对国外的反倾销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客观上也是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率低的重要原因。厦门企业在节能灯反倾销案中的积极应诉,一方面反映了厦门企业具有相当的国际化经营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厦门市有关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对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有力支持,为企业创造了一个积极、主动应诉的反倾销环境。

  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5个案例及据WTO资料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平均每年有30.7起,排全球第一,占全世界的12%。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在其市场上的占有率,以我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为借口,使用“替代国”价格核定我国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对我国实行歧视性反倾销,不仅损害了进口国家消费者的利益,更严重损害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就我国而言,反倾销调查使我国年均损失8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修建两个三峡大坝所需的成本费用,严重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王琴华表示,目前中国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成为部分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最大的受害者。

  我国频遭国外岐视性反倾销的原因

  国外带有及其严重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导致反倾销案件的增加。

  WTO遏制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使反倾销的作用更加突出。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出口竞争力的增强,使招致反倾销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我国产业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尚不合理,行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注重眼前利益。数量众多的企业分散经营,加之行业管理和协调力度不够,出口管理不够规范,最终导致反倾销案件的发生。

  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约有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

  对歧视性反倾销应对之建议与策略

  反倾销已越来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首选的贸易措施,也是国际贸易中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我们出口产品时,应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形象,这是有效避免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前提条件。

  2.政府应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加大政府交涉力度,为企业应诉提供有利的支持和帮助。

  3.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反倾销的应诉人是企业而不是一国政府,但遭反倾销的却是一国的所有企业,因而反倾销不是个别企业的事。

  4.加大对外宣传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力度,坚决反对国外对我国歧视性的反倾销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

  5.建立灵活善变的经营策略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防遭反倾销的有效途径。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及生产要素市场的逐步规范化,靠低价竞销已不可行。

  6.不应诉或企业应诉不力是企业自断出路的做法,企业敢于应诉是处理反倾销问题有关键。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