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反倾销 > 反倾销理论 > 应对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以及对策

应对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以及对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5 07:04:15 人浏览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和遭受反倾销最严重的国家。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反倾销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关键词]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一、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现

  [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和遭受反倾销最严重的国家。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反倾销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

  一、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调查也越来越多。自1979年6月欧共体对我国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出口产品累计已遭受各类反倾销起诉逾600起,平均每年20多起,且呈增长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的年均2起增加到80年代的6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更是急剧增加,在这10年间,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就达到了310起,平均每年达到31起,比80年代年平均增加了25起,仅在2000~2003年短短4年立案数就达到178起,年均45起,2001年竟达到了53起。反倾销使中国出口贸易平均每年损失800多亿元人民币,不少商品被征收巨额反倾销税后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如彩电、自行车等),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和遭受反倾销最严重的国家。

  反倾销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而且是会计问题,因为一旦反倾销调查发起后,调查机关与有关当事人就迅速卷入到一场关于产品成本与价格的会计争论中。会计信息以法律条文为框架,法律条文以会计信息为内容,反倾销过程完全可以定义为是在法律条文的框架下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判断过程。因此,在现在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反倾销会计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二、当前我国反倾销会计面临的问题

  1.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差异

  在反倾销的诉讼中,被调查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公认的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账簿、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其相关的费用等是否清晰可靠,对于以生产企业的产品成本为基础来认定倾销、裁定倾销税至关重要,而由于各国的会计准则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差异,且各国的反倾销法要求企业执行的会计准则都不一样(如欧盟规定按国际会计标准核查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和成本费用资料,美国规定按通用会计准则核查等),不同的准则下,各项财务数据有很大差别。如在2002年,我国有B股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公司根据中国的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制度得到的经营结果相差很大。在公布年报的40家国有B股和A股公司中,有19家公司两者的净利润差异在10%以上,比例为47.5%;有24家公司的净利润差异额在500万元以上,其中有20家公司的绝对差异额在1 000万元以上。导致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两种会计制度在坏账计提、商誉(和费用等)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等资产的账务处理上有不同要求。

  2.企业内部控制混乱   事实上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加强会计实务,有效应对反倾销的制度保证,也是进口国调查机关要求填列的调查问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回答调查问卷的时间一般都非常短,内部控制是快速填列调查问卷和准备相关资料的重要方法,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对方实地核查的最终成功。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提供的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真实可信。但是,目前我国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会计制度控制管理不严格、账目经不起检查,有的甚至无原始凭证和明细账,而这正是反倾销调查的重点对象。在我国由于市场不完善、法制不健全、职业道德缺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混乱。许多企业不能够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在会计制度的执行中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企业甚至存在“两本账”、“多本账”的现象,使得我国一些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的构成不能反映价值,从而使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欧盟在1999年对中国进口钼铁反倾销案中,一家中国企业错误地对一小部分无形资产采用了加速折旧,但这个错误只占该企业整个销售成本的0.004%,完全不影响整个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是,欧委会调查官却仍然以此为由否定该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

  3.注册会计师不能提供相应的反倾销会计帮助

  在反倾销中,有很多事项涉及会计的专业问题,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出口产品反倾销会计服务,包括应诉反倾销的会计咨询服务、应诉反倾销的会计举证服务、预防反倾销的会计规避服务等;进口产品反倾销会计服务业务,包括反倾销提起的会计服务、反倾销应诉的会计服务、反倾销会计争议的鉴定服务等。反倾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程序,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十分严格的实现要求,如对类比国的评价和建议必须在立案后10天内提出,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税率裁决的申请必须在立案后22天内提出等等,这就增加了反倾销提起、调查、应诉等会计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办理此项工作要求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专业技术,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弱。

  4.企业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

  法律条文为反倾销的发起、调查、裁决提供了武器,会计证据为反倾销的发起、调查、裁决提供事实支撑。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是企业在反倾销诉讼案件中胜诉的关键,但是我国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也不重视会计档案的管理,既没有会计档案的管理机构,又不指派专人管理,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在企业遇到反倾销诉讼时,无法取得准确合法的会计资料,严重影响到会计的举证工作。

  5.反倾销中会计信息平台的缺少

  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不同于一般的仅限于反映企业自身基本核算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是根据反倾销诉讼的要求,在其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所以其应该是以会计信息为主线、相关信息为辅线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库,旨在提供反倾销诉讼双方全面、详细的基础资料和比较分析资料,以确保反倾销诉讼举证和抗辩的成功。而我国长期以来出口企业的会计信息平台反映的只是自己单位的会计信息,对国际竞争对手的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缺乏了解。因此,在发生诉讼时,无法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

  6.反倾销专业会计人才缺乏

  人才的缺乏也是我国当前反倾销会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有很多事项涉及会计和法律的专业问题,需要从会计与法律的角度来陈述、抗辩,并提供会计证据进行举证,支持其陈述和抗辩的主张。迎战反倾销需要会计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法律知识,积极配合律师来争取胜诉。与其他会计相比,反倾销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这需要会计人员通晓会计、法律、英语、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而这种会计人员在我国现在相当缺乏。[page]

  三、改善当前我国反倾销会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在倾销的认定上,生产成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本是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成本的计算将直接影响到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乃至倾销存在与否的最终决定,而成本计算又直接受会计准则的影响,使用不同的会计准则计算同一产品的成本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所以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对产品价值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必然要求我国会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应诉反倾销使得这一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只有应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国际惯例,才能为国外受理机构所理解和认可,成为强有力的应诉证据。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标准相当接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求我国参照国际惯例尽快修订原准则,制定新准则,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采用公允价值这一国际普遍接受的计量属性创造条件。

  2.大力推进反倾销会计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往幅度的加大,我国外贸出口发展迅猛,而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之部分产品国内生产过剩,出口无序竞争等原因,导致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各类出口商品提起反倾销指控的案件数量急剧增长。会计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针对反倾销诉讼日益加剧的事实,会计必须加强为反倾销服务的功能。大力推进反倾销会计理论研究,对于充实和丰富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将反倾销会计作为我国未来会计的研究方向之一,只有这样,我国会计研究才能成为会计实务的预言者和指导者,会计研究才能真正为会计实践服务。

  3.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反倾销中做出充分的举证,就应该建立企业自身的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这一信息系统是以会计信息为主线、相关信息为辅线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库,旨在提供反倾销诉讼双方全面、详细的基础资料和比较分析资料,以确保反倾销诉讼举证和抗辩的成功。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应收集和分析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出口价格、成本费用、数量、市场占有量、对进口国产业损害情况,以及公司一般情况、财务会计资料、同类产品在可比市场经济第三国的生产销售情况等信息和资料。我国产品在重要国外市场出口销售的总量性动态信息;目标出口国市场内同类产品的供需、竞争等具体市场信息;可比市场经济第三国的同类产品市场信息;应诉时作为抗辩证据的资料和信息。

  4.建立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

  在西方国家,反倾销的提起与应诉抗辩有一套健全的会计诉讼保护机制,我国在建立与自由贸易相适应的市场保护机制,特别是应对反倾销会计等符合国际规则的自我保护措施方面尚待建立与完善。因此,必须建立必要的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使广大出口企业能够从容应诉反倾销指控和做好反倾销的预防工作,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主要包括:出口企业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行业商会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政府机关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中介机构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等。

  5.提高会计实务水平   会计实务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在很多领域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想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取得主动,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是必须的步骤。《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法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文件,特别是财政部于2001年6月22日开始颁布系列《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规范》,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强调建立风险控制系统,从而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指南。对于应对反倾销而言,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6.加大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

  反倾销会计人才是在反倾销中得以取胜的关键,相比其他会计人员,它更强调反倾销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强调将会计与反倾销法律以及国际贸易规范紧密结合,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更高。首先,反倾销会计人员应该精通会计、熟悉相关国际国内会计准则;其次,反倾销会计人员应该通晓国际反倾销法律;第三,要掌握国际贸易知识;第四,要精通国际法务会计;第五,还要具备必要的外语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铮,刘浩.反倾销会计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辨析[J].会计研究,2005,(1).

  [2]孙凤英.反倾销的会计学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3]苏君‚陶艳娟.反倾销会计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徐雪霞.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障碍及对策[J].商业时代:理论‚2005‚(18).

  [5]周友梅.注册会计师在反倾销中的会计服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6).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