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反倾销 > 反倾销动态 > 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更趋复杂

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更趋复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1 23:23:59 人浏览

导读:

生意社8月30日讯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7月CPI,依然没有出现众所期待的拐点,而是创下了37个月来的新高(6.5%)。这印证了下半年物价形势并不乐观的判断。然而近期受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和欧洲债务危机扩散及美欧经济前景看淡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

  生意社8月30日讯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7月CPI,依然没有出现众所期待的拐点,而是创下了37个月来的新高(6.5%)。这印证了下半年物价形势并不乐观的判断。然而近期受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和欧洲债务危机扩散及美欧经济前景看淡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使得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变得更加不确定和复杂化。

  短期内食品价格依然会维持高位

  从分类价格指数看,食品价格依然是影响CPI继续走高的主导因素,而且力度在增强。7月份,食品价格涨幅为14.8%,比6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对价格总水平的“贡献”也由6月份的4.26个百分点上升到4.38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是因为猪肉价格继续走高(环比上涨7.7%),同时带动鸡肉、牛羊肉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涨;另一方面,多种因素导致菜篮子价格呈现普涨局面。

  其一是近期多地强降雨导致的受灾和交通问题,使鲜菜价格再度大幅上涨。环比指数清晰显示,6月鲜菜价格为环比下降0.8%,而7月份却变为上升4.1%。其二是水产品价格在前期上涨基础上继续明显走高,6月环比上涨2%,7月为1.2%。由于今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干旱和洪涝袭击,渔业生产损失较大,使得水产品价格呈逐月上升态势。7月份不少湖泊又陆续进入休渔期,加之一些地方曝出水质污染导致水产品大面积死亡事件,更推动价格进一步攀高,一些地方的淡水鱼价格涨幅甚至直逼猪肉价格涨幅。业内人士预计,由于7月末8月初是淡水鱼的病害高发期,短期内价格涨势仍将持续。其三是食用油涨价传闻兑现。多地各大超市主要品牌食用油均不同程度上调了零售价格。鲜蛋价格7月以来也一路上涨。国家统计局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旬报显示,7月下旬散装鸡蛋每公斤均价已超过10元达到10.26元,比6月下旬累计上涨0.5元,涨幅为5.1%。只有鲜果价格在季节因素作用下持续下降,成为缓解菜篮子价格上涨的正面因素。

  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趋于复杂

  流动性过剩、输入性通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和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是导致本轮物价上涨的几个主要因素。上半年,这些因素主要是对物价上行起到推动作用。然而近日国际市场出现了剧烈震荡,国际油价重挫,主要股票指数下跌惨烈,使得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不确定性大增。

  一是以国际油价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今年上半年,以国际油价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现倒V字型走势。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从年初的90美元左右涨至4月底的110美元上方后展开下跌,6月跌破100美元大关并回落到年初时的90美元附近。当时更多的理解倾向于这种下跌是对前期大幅上涨的正常调整。但进入7月份,油价虽有反弹却难回百元以上价位,8月初更在短短7个交易日内暴跌20%下破80美元关口,比最高点跌去了30%。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是一种方向性的改变。

  有分析认为,这源于供需因素的变化:一方面是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大国产量创历史新高,使原油市场供应充足;而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国内汽油需求出现反常的旺季下滑局面。但笔者更倾向于美欧经济复苏疲弱难以支撑110美元以上高油价才是其根本原因的判断。笔者认为,经济增长依然是影响油价及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长期趋势的决定因素。

  以原油价格为首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挫,对于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缓和因素,有利于国内一系列稳定物价的努力取得成功。虽然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没有下调,但下调油价必将在近期成为拉低物价指数的一个重要砝码。

  二是美欧经济金融局势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更加两难。虽然对美欧经济前景的担忧使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但是,疲弱的经济是否会促使美联储最终推出颇具争议的QE3,成为下一步悬念。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何众志对媒体断言,“在美债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之前,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会很快到来。”果真如此,弱势美元政策又将对油价起到支持作用。事实上,最近几个交易日纽约油价已经在此种预期下开始反弹。如若美国最终真的出台QE3,则会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再次带来流动性泛滥的危害,从而使通胀压力又大大增加。但如果美国不出台QE3,而其经济持续疲弱甚至出现众所担忧的二次衰退,对全球经济都将是一个重要打击,中国也必受其累。在这种情况下,物价走势将更加严峻。[page]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8月13日警告说,全球经济今后可能面临“全新且更危险”局面,而“多数发达国家已经用尽财政(政策活动)空间,宽松货币政策也已用到极致”。

  上述局面使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两难。尽管近日央行发表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物价形势仍不乐观,央行将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有专家表示,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的风险不容忽视,货币政策可能进入稳健观察期。记者注意到,最近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述是,“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议针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提出,“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

  总之,如前所述,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变得更加不确定和复杂化,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冷静观察,做好应变的准备。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