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法 > 房地产动态 > “双率齐降”带给我们什么

“双率齐降”带给我们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8 13:29:17 人浏览

导读:

编者按: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美林公司同意被美国银行收购,几个小时之后,央行突然宣布: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与此同

编者按: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美林公司同意被美国银行收购,几个小时之后,央行突然宣布: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与此同时,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这分别是自2004年10月以来贷款基准利率的首次下调,自2003年9月存款准备金率的首度下降。央行声称此举是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双率齐降”的背后是怎样的经济格局变动?货币政策的“反常”举措释放出什么信号,到底会对各经济领域和不同行业产生多大影响?诸如此类疑问已成公众关注的焦点。海外媒体认为这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承受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中国果断放宽政策以支持经济的措施;国内各界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分析与探讨。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分析思路和参考依据。

1、货币政策“松动”的背后:对全球事件的反应,对国内经济的推动?

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取决于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和变化性因素,央行的“反常”之举折射出一种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态势?

国内宏调新变局:“一保一控”,“保”字当先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但是,煤、电、油等基础原材料产品供应紧张,出口面临不少困难,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今年以来,随着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企业成本在上行;而随着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在下行。两面夹击之下,企业利润增长不断下滑,而且受到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陷入亏损的企业不断增多。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相当明显,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增幅创2002年8月以来的6年新低。货币供应增速和企业贷款增速继续下滑,当月 M1增速只有11.48%,下滑严重,M2增速在贸易顺差上升、信贷管制放松的情形下继续下降。研究人士认为,如果CPI与PPI“剪刀差”继续扩大,企业利润空间继续受到挤压,将有更多企业停产减产。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基调从“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变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继而又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一保一控”成为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经济界人士分析,在寻求增长和通胀两者平衡的努力中,国家将更多地把政策着眼点放在结构调整上,货币政策也将在稳定的前提下更多地体现出灵活性。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早就透出消息,今后进一步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加大对“三农”、灾后重建、助学、消费和带动就业多且特别困难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国际经济运行态势考验国内“保增长”的调控

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剧,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和美国银行同意收购美林公司,全球股市随之大跌。在次贷危机阴云笼罩下,美欧地区经济正明显趋冷。中国“双率齐降”正是在面对全球金融动荡和国内经济出现放缓迹象的情况下出台的。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本·辛芬德费尔表示,“这是对全球事件的回应”。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这次货币政策的调整属于央行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的微调,主要出于三方面因素:首先,目前国内经济运行态势令人担忧,从已经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投资还是消费都不甚理想。其次,目前市场上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普遍比较悲观,多方观点均认为经济增速会下降。另外,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际金融动荡风险加剧,未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继续维持前期偏紧的货币政策,将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翔则表示,面对这样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央行快速作出反应决定“双率齐降”显示出管理层“一保一控”中对“保”的关注度大为提高。

2、差异性下调与非对称降息:货币政策微调迈出实质性步伐?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央行会在经济出现较快回落时下调“双率”,时间约在第四季度左右。不料,央行突然宣布下调“双率”,专家们认为此果断之举说明货币政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都非常强。银行业的相关人士认为,央行这次打出的“组合拳”对中小企业和灾后重建给予了明确的信贷支持,向社会释放了一个信贷松动的政策信号,实施一年多的从紧货币政策向适度放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央行对中小金融机构和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采取这种“大银行不变,小银行调降”的差别化措施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史上尚属首次出现。这体现了央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确保信贷向小企业、灾后重建等领域倾斜的思路。有专家认为,这次政策调整差别化的特点表现在:首先,对短期贷款利率下调的幅度更大,体现了对短期经营性贷款的支持;其次,只下调中小银行的准备金率,体现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中小银行已经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情况。”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首先要确保银行业不出现大的问题,而如果银行的流动性出现问题对银行业的影响比较大。与中小商业银行相比,大银行的资金比较充裕。从总体上来说,货币政策不宜放松,而适于微调。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非对称降息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别化调整体现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意在着手解决当前部分企业短期融资困难的问题。

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表示,央行此次非对称降息需要明确的是,存款利率本身并不存在下调的空间。虽然8月CPI同比涨幅虽已连续4个月回落,但仍旧处于高位,尤其和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4.14%相比仍处于负利率时代。从收入分配角度考虑,为维护广大存款人利益,存款利率不能下调。而从贷款的角度,由于下半年宏观经济趋紧和外部经济环境严峻,我国企业上半年整体利润下滑很大,相应降低企业的贷款利息负担也成为放松银根政策的题中之意,也是为了保证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但同时专家认为,目前还只是结构性松动,货币政策还没有到全面放松的时候。

3、“双率齐降”影响宏观调控:一保一控,调控重心倾向“保增长”?

海外媒体认为,央行果断下调“双率”旨在推动经济。有关专家进一步分析认为,通过“双率齐降”放松银根,表明在“保增长”与“控通胀”两大政策目标之间,调控重心正越来越倾向“保增长”。

国家统计局一系列数据显示的实际经济运行状况是,8月份CPI连续4个月回落,4.9%的涨幅创下年内新低,接近全年4.8%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实际投资和出口增长的幅度下降,消费也面临增幅放缓的局面。而接下来,如何“保增长”,制止经济趋冷则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命题。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这次调整可能是根据8月份最新数据进行的微调,当前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更为突出,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减小,这次微调有助于使货币形势更加适合经济增长的需要。

贷款降息从宏观上看有利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今年1月至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7.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率仅为17%左右,低于近年20%以上的实际增速;与此同时,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 2.5%,表明将来的投资增速也不容乐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彭兴韵博士认为,未来出口需求可能下行,消费需求保持稳定,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投资需求十分重要。贷款降息有利于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扩大其投资需求。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已调整为“一保一控”,贷款降息正是“保增长”的需要。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在“一控”逐渐稳定的情况下,政策将逐渐倾向于“一保”。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投资策略部负责人李锋表示,贷款利率下调将降低企业营业成本及财务负担,刺激企业扩大投资;下调中小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则可以缓解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这是央行为防止经济下滑、刺激经济增长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将改变市场对经济未来增长的预期,有助于积极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恶化、外需减弱带来的负面影响,减缓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4、“双率”下调撼动行业经济:政策意在扶持中小企业,房市股市受益有限?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双率”同时下调给市场的信号非常明确,实际上就是央行针对目前企业的银根比较紧、民间信贷利率很高的情况进行的一个调整,它能够增进人们对于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

中小<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