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法 > 房地产动态 > 买不起房,不愿做房奴 新上海人离开只因一本房产证

买不起房,不愿做房奴 新上海人离开只因一本房产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8 02:11:38 人浏览

导读:

新民晚报留还是不留上海,这是个问题。“新民意”网络调查中,“买不起房,不愿做房奴”一项得票最高。记者采访多名新上海人,聚焦这个“最受欢迎选项”。一本薄薄的房产证,仿佛一个密不透风的套。有时,离开也是一种“解套”。在上海工作却住在外地昨天下午,“

新民晚报 留还是不留上海,这是个问题。“新民意”网络调查中,“买不起房,不愿做房奴”一项得票最高。

  记者采访多名新上海人,聚焦这个“最受欢迎选项”。一本薄薄的房产证,仿佛一个密不透风的套。有时,离开也是一种“解套”。

  在上海工作却住在外地

  昨天下午,“上海之春”大型房展会接近尾声。上海展览中心内,新上海人刘伟东逛了大半天,收获一厚叠宣传资料和一个初步购房意向。

  小刘29岁,6年前大学毕业,从老家四川来沪闯荡,进入嘉定区安亭镇一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月收入5000元左右。他打算明年结婚,买婚房成了紧迫任务。“我的心理价位,每平方米8000元。”

  进展会一打听,刘伟东不得不调整心态。“房价还在涨,上海买房,太难。”他感慨说,11号线开通后,嘉定涨势明显,不少楼盘已突破1.5万元/平方米。“轨交将延伸到昆山,那边也快上万了。”

  他看中的房子,均价9200元/平方米,在花桥。这个许多上海人熟悉的地名,不在上海―――小镇紧邻安亭,属于江苏省昆山市,离人民广场约40公里。

  “买套小两房,总价90万元以下,还能接受。”刘伟东说,“从安亭到花桥,坐车不到1小时,以后有条件,再买辆小排量车。”

  沪郊上班,外地生活,成为一些新上海人的无奈选择。

  “新新上海人”望房兴叹

  2万多名网友近日参与网络调查,像刘伟东这样计划年内购房者超过半数,其中仅两成接受总价150万元以上的房产。在房展会上想找百万元档次的楼盘,除非把目光投向远郊或外地。

  但如果单位在市区呢?尤其是工作不久的“新新上海人”,恐怕只能望房兴叹了。

  几天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毕业生工资指导价。月薪1501元到3000元的占55.6%,高于去年比例;超过3501元者,比例则略降。

  “以房价100万元为例。首先我要至少准备二成首付20万元,其余申请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各半,20年按揭,每月还款超过5000元。”这笔账,新上海人臧华算过很多次。“反正每次算,都很灰心。我月薪5000元,不吃不喝,全拿来还房贷,倒是够了。”

  臧华在一家民营企业做会计,来沪不到两年。“再观望几个月,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卷铺盖回合肥老家,找一份安逸的工作,再买套大房子。不想老耗在这里,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

  奋斗10年还是买不起房

  不少专家称,年轻人不必急着买房,先奋斗几年,再做打算。臧华反问:“我努力工作10年,就买得起房了?”另一个新上海人邵佳用亲身经历回应。他32岁,来沪近10年,目前年薪15万元,单身租住。

  2008年,前女友因他无房拂袖而去,邵佳颇受打击,考虑在中环内买二手房。观望时,却痛苦地发现,短短三四个月,他看上的房源单价悄悄上涨了5000元。

  “100平方米得多付50万元,足够抵消我辛苦三年的收入。”总算等到出手,却又遭房东多次加价,无奈放弃。

  工作多年,邵佳攒了60万元。“但存钱速度,总赶不上房价‘飞奔’的速度。”朋友劝他尽快买房,与其忍受后悔的折磨,不如担起还贷的重压。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回老家创业,以退为进。

  “首付必须花光积蓄,还贷再搭上一大半工资,就算能撑下来,后面装修、家电怎么办?”邵佳有个同事,倾其所有买房后,一口气办了5张信用卡调头寸,透支10多万元,才解决这些后续问题。

  邵佳坦言,为买房牺牲生活质量,不值得。“不如回江西老家,60万元买房绰绰有余,剩下的钱还能买辆车。”

  买房“啃老”不如回家尽孝

  有一种观点认为,买房子并非必需,不如租房。发达国家许多人一辈子租房,照样生活幸福。

  新上海人周冰不这么看。“房子的含义,中外有别。在这里,它可能是新上海人找归属感的主要方式,可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买房时的“啃老”,发达国家罕见,我们身边却比比皆是。周冰不想“啃老”。他去年和妻子商量,决定自力更生买房。但随着房价节节攀升,购房计划一拖再拖。

  双方家长比他们更着急,都愿意倾尽积蓄,尽快帮孩子买房,周冰却很固执。他说,“我暂时没能力买养老房,让他们过来团聚,怎么还好意思动他们的养老钱?”

  周冰的父母在东北老家即将退休,体弱多病。上个月,他告别上海租住的“蜗居”,举家回乡。在留沪“啃老”和回家尽孝之间,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莫让住房成为人才发展的瓶颈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称,住房问题已成为上海人才发展的瓶颈,很多在沪人才因房价过高而不能安心工作。

  俞正声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出台包括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内的综合性措施遏制房价,预期未来上海住房状况会向好的方向转化。2009年上海开工建设12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占全年2000万平方米开工面积总额的六成,今年还将以相同力度建设保障性住房。本市还将建立人才公寓。俞正声透露,上海将出台一揽子住房政策,3月底研究,4月底征求意见,届时,住房问题将得到改善。

  全国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韩正做客人民网时透露,希望通过政府主导,将保障性住房占全社会总量的比例提高到60%;本市将在18个区县开建公租房。

  韩正为新上海人逐步改善住房条件画出了一条清晰路径―――刚参加工作,先住公租房;若干年后,通过努力有了一定积蓄,再买一套经济适用房;等到哪一年想住大房子,把经济适用房上市,政府按市场价收购,支付70%产权费。

  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市场房像三级阶梯,让年轻人逐步实现安居梦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