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法 > 房地产百姓杂谈 > 邻里纠纷什么条件可以立案

邻里纠纷什么条件可以立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23 16:56:22 人浏览

导读:

说实话,邻里关系真是挺复杂的,有些亲密,有些冷漠。但是不产生矛盾是不可能的,小矛盾可以协商解决。但如果涉及到违法行为了,那是可以申请立案的,这也是合理维权的方式之一一。那么,邻里纠纷什么条件可以立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实话,邻里关系真是挺复杂的,有些亲密,有些冷漠。但是不产生矛盾是不可能的,小矛盾可以协商解决。但如果涉及到违法行为了,那是可以申请立案的,这也是合理维权的方式之一一。那么,邻里纠纷什么条件可以立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邻里纠纷什么条件可以立案

  邻里纠纷立案需要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邻里纠纷打官司流程

  1、你首先需要确认被告是谁(就是你要对方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或单位),如果是个人,那么你需要到对方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打印户籍证明(个人无法办理,律师可以打印),如果是单位,那么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打印该单位的基本注册资料;

  2、其次你要写民事诉讼状,说明事实与理由,以及你要对方赔偿损失的依据,当然,你需要提供书面证据(口头录音/录像),如果你认为有的证据你无法取到,向法院申请替你取证,虽然可能性很小;

  3、准备就绪后,就向法院立案庭提交诉讼状和证据,如果受理了会给你交费通知书,你再持交费通知书去缴纳诉讼费用;缴纳费用后,算是你的案件已经正式受理了,法院会安排日期,并给你传票,上面写明开庭日期、时间和地点以及审判员;

  4、到了开庭时间,你应准时到庭,迟到会给法官留下形象不佳的印象,有时侯会认为你主动放弃诉讼,会作为撤诉来处理。法官的书记员会核实双方的身份,

  然后进入庭审阶段;

  5、开庭审理阶段:法官会先问你要不要法官回避 ,如果你确认法官与被告是亲戚或者其它亲密关系,那么你就说要回避,否则你就说不需要。

  然后宣布正式审判,会让原告先读诉讼状,读完后提交相应的证据,再让被告反驳,

  然后进入对证据的质证阶段(庭审调查),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对所有对方的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仔细的质辩,否则就会对你不利.证据质辩完后,就进行双方的辩论阶段,一般法官会让双方各有两次辩论机会,但如时间拖长就可能只有一次。

  辩论结束,法官通常会问双方要不要调解。如果双方都说可以,那么法官会先分别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法官就会宣布,现在休庭,择日宣判。过段时间,法官的书记员就会通知你去拿判决书。

  6、在法官最后判决之前,你如果认为案件可能对你不利,或者说同个诉讼标的你还有其它诉讼方式,或者说你不准备起诉对方了,你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提交民事诉讼撤销申请书。一般情况下法院会允许你撤诉,

  然后给你一个裁决书,你可持裁决书向审判法官申请退还一半的诉讼费用。

  7、拿到判决书后,如果你认为判决不公平,那么你就要在拿到判决书之日起规定的期限内提起上诉.那么你就要写上诉状,

  然后提交给审判法官,由他连同你的一审资料提交给二审法院.你要记住的是你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缴纳上诉费,该上诉费用与缴纳时间与方式在判决书上末尾有写明,法院不会再通知或提示。如果错过你就无法上诉。

  三、邻里纠纷能不能打110

  可以打。

  当然如果只去解决一些小问题的话,就不用了,如果有威胁到自身利益,或自身安全的话,就需要报警解决。

  如果动手打起来,造成人身伤害的话,一般这种情况可以出警的。

  按照规定,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财产安全迫切需要处置的报警,都需要出警。

  邻里纠纷如果出现打架、严重影响其他人生活等的情形时,属于违反治安管理法的情形,当事人可以报警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邻里纠纷什么条件可以立案”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邻里纠纷的立案,需要有事实与理由,以及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失,不能随意立案,立了案就要等待法律的结果。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