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拆迁安置 > 动迁 > 徐家汇社区党工委构建特殊动迁方式

徐家汇社区党工委构建特殊动迁方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11 12:20:41 人浏览

导读:

阳光下的动迁徐家汇社区党工委构建特殊动迁方式(2006年7月6日)这是一个特殊的动迁群体:236位正、副教授占到居民总数的三成,古稀老人所占比重更大。这是一种特殊的动迁方式:徐家汇社区党工委有效整合上海交大等区域内各方资源,齐心以民为本、公平公

  阳光下的动迁——徐家汇社区党工委构建特殊动迁方式

  ( 2006年7月6日 )

  这是一个特殊的动迁群体:236位正、副教授占到居民总数的三成,古稀老人所占比重更大。

  这是一种特殊的动迁方式:徐家汇社区党工委有效整合上海交大等区域内各方资源,齐心以民为本、公平公正,发挥最大合力的机制得以构建———

  “阳光动迁”,一奖期内签约率达99.7%,344户居民中仅1户未签;就如84岁的厉老夫妇在感谢信中的朴实话语:“有动迁同志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和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完全能够圆满做好这项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我是你们的晚辈”

  夜,已深了。

  灯下,洪敏逵副教授和妻子戴着老花镜,忙了足足6个晚上。

  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先由洪老师挥毫泼墨,写下“上下忧愁昨夜消,天地宏福今晨到”,再把毛笔字细心剪下,由老伴先附到彩纸上再粘在绒布上,末了再一针针,把每个字都缝紧些,以免脱落。

  而这之前,长1.7米、宽1米左右的大红绒布是妻子专程去布店扯的,那张带有花纹的金黄色彩纸,是老两口专门乘车去城隍庙一家家店精心挑的。

  “我们就是想亲手做面锦旗,表达心意。那两句话是我早就想好的,起初老伴还想亲手绣,可毕竟年岁大了,担心手工太慢来不及致谢。”72岁的洪老师说。

  锦旗做好后,孙女掏出一个她最喜欢的小“福”字,说是带了红流苏特别好看,叮嘱奶奶缝在了锦旗的最下方。之后,老两口自带铁钉和锤子来到动迁基地,由“固执”的洪老师爬上板凳,亲手把锦旗挂在了墙上。

  这样的感动,伴随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11号线徐家汇换乘站动迁工作的开始而生。2006年1月3日,新年的第一天上班,徐家汇街道召开轨道交通建设动员大会,宣布服务大局需要,确保对此基地6月底平地。徐家汇街道办事处主任许建华说:区长与老教授们对话的第一句就是“我是你们的晚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阳光动迁,贴心服务。”

  30名街道干部和18名居委干部,以及市政建设所经办人、人民调解员、律师顾问团等,从春节后开始的摸底调查到5月一奖期的最后阶段,从耐心释疑到排忧解难,无不倾情投入、公平公正。一切,都在兑现动迁工作刚启动时的那句承诺,“视动迁居民为亲人。”

  “同是一个家”

  第一个签约,第一个送锦旗,而且,一送就是两面。才教授在采访中特别真诚:“以前我对动迁的同志态度不礼貌,请他们谅解。”还记得,动迁经办人员头一回上门,刚敲开一户说明是来摸底调查,就立刻被教师们堵在了楼道口,其中就有激动发难的才教授,“通知还没正式发出,你们凭什么来查情况?”

  更记得,表扬信中坦承“由抵触变为愉快动迁”的陈老师曾让动迁工作人员“碰壁”不止20次。陈老师回忆:“我也觉得他们辛苦,可我有过一次不愉快的动迁,所以本来铁了心不想搬,那时他们如果晚上来,我索性就把屋里的灯全关了。”

  难呐。怎么办?许建华介绍:年初,徐家汇街道党工委变成了社区党工委,范围、人员、隶属关系等都变了。“不论你我他,同是一个家”,区各职能部门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与街道、动迁公司和交大等所有成员组成了一个紧密型的团队,为这次动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正是徐家汇社区党工委对动迁范围内、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多方联手、群策群力,相互穿插、互相补充,使得一个充分发挥最大合力的工作机制得以形成。许建华说:“让‘阳光动迁、贴心服务’更好落到实处,作为社区党工委的成员单位兼此次大部分动迁居民的工作单位,上海交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家汇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兼交大党委常委吴松始终与街道保持热线联系,材料系、造船系、后勤部门、退管委和侨联等也纷纷出面做工作;校长谢绳武与吴松等领导干部还主动第一批签约,以身作则带动大批校内教师。

  舍小家为大家。在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同时,党员也体现出了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动迁居民中,一些带头签约的党员不但以亲身经历动员邻居签约,还热忱帮助邻居寻找房源;在动迁基地上,4名党员经办员为了律己示范挂牌上岗,鲜红色党员示范岗上两行字让人眼前一亮———“党员风采入人心,动迁基地飘党旗。”

  “关键要做有心人”

  走进恭城路动迁基地办公楼,拾级而上,楼梯拐弯处墙上一行红色大字看起来格外温暖:“动迁居民请扶好扶手。”

  以民为本、服务百姓,要落到实处,要落到那些看似小事的细微处———

  陆陆续续,已经有30多户居民搬走了,按惯例,空下来的房子要留个记号。工作人员就爬上脚手架,用油漆涂写“拆”字。一位动迁居民恰好路过,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油漆味太浓了,不利环保。”当夜,动迁工作人员就加班加点;翌日,300多张60厘米见方的打印的“拆”字赶制完毕。后来,这位居民过意不去地对工作人员说:“没想到,我随口的一句话,你们居然这么上心。”

  动迁居民多为老教师,若要搬迁,最大的家当便是书。为此,动迁工作人员积极与徐家汇商圈各大商场联系协商,希望收集一些适合装书的纸板箱。港汇广场、第六百货、汇金百货、太平洋百货、太平洋数码广场等商场热情相助,600多个纸箱分发到居民手中。谁料,书太多,纸箱供不应求。急急忙忙,工作人员又赶到闵行一家纸箱厂,一举订购4000个。70多岁的茅老师笑着告诉记者:“这些书跟了我一辈子,就像宝贝一样。一开始没办法,还想着只好用床单把它们包起来运走。”

  于平实中见关爱,于细微处见深情,就是要想居民之所想,也要想居民所未想。

  动迁过程中,一些居民由于新房装修需要临时堆放家具,工作人员就租借了凯旋路上一家商铺作为仓库,并派专人24小时值班。

  动迁过程中,几户居民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工作人员不仅上门送保健品,还联系了交大宿管处,安排宿舍供考生入住安心迎考。[page]

  动迁过程中,交大团委和徐家汇街道团工委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日日在小区登记,并上门为年老居民整理打包、收拾家具。

  动迁过程中,一位老教授生病住院,工作人员一次次去医院探望、安慰,帮着跑前跑后……

  徐家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祖明说:“动迁工作一开始,我们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爱心、有耐心、有韧心,要尊敬老师,要尽心尽力。根据这里动迁居民的特殊性,我们提出了三个‘怎么办’,‘我是动迁居民怎么办’,‘我的父母是动迁居民怎么办’,‘我是70岁以上的动迁居民怎么办’。关键要做有心人!”

  正是这样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正是这样无微不至的人性化服务,才让这343户居民搬得安心、搬得愉快。

  “阳光”下的刚与柔

  连送两面锦旗的才教授,当初决定签约了,却又犯了愁。

  愁从何来?买房不顺利,看中的房子不见了。

  原来,在与徐家汇街道市政科科长两度见面后,才教授详细了解了“阳光动迁”,决定第一个签约,可准备签约时,房东竟在前一晚抬价悄悄转卖给了他人。签约吧,可一时上哪找中意的房子搬?不签吧,都说一诺是金,当老师的,更怎么能食言?

  正着急时,是动迁工作人员站出来,专门派车派人陪他去看房。动迁基地的项目经理宋玮说:“老教师们知识渊博,可在具体的看房上,不如我们知行情。动迁买房是大事,不能让好人吃亏,再累,也要像家人一样帮着跑。”

  茅教授夫妇远在美国的女儿最担忧的也是老人何处有新居。动迁那段日子,她往家里打国际长途的频率越来越高,一度还说要请假回国。正是动迁工作人员的选房、看房、验房、购房一条龙服务项目,让茅老师一家不再愁眉紧锁。其间,徐汇区房管局还特意向区各房地产经纪企业下发通知,要求企业以诚取信于民,凡是有违规行为必将同工商管理部门联合处理,从而为动迁居民“撑了腰”。采访中,茅教授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要不是动迁的同志帮忙,我哪能买到这么好的房子。”

  自制锦旗的洪敏逵一家,倒是自己早早就找好了房源,却因迟迟拿不出几十万元的首付款而3次被人抢先把房买走。买不了房,孙女的户口、转学都成问题,洪老师急得常吃不下饭,平素健康的老伴更是头晕失眠、血压猛升,甚至凌晨两点被送到医院挂急诊……就在此时,动拆迁工作的人性化服务方案创新推出,以街道名义借出首付款,使部分购房确实有困难的居民顺利过渡、一次入住新房。

  尽管坚持不暗箱操作、坚持“阳光”到底,但这样刚性、不变的政策背后,服务却是柔性、灵活的。轨道交通徐家汇站的动拆迁工作中,处处都有人性化服务这缕阳光。

  一封感谢信特意写给动拆迁搬场公司的许师傅:“搬家前就几次到我们家了解困难,还事先帮我们拆卸大橱,搬家当天又提前两小时来,见到我们年老、临时发腰病,就二话没说,一边安慰我们别着急,一边动手将剩余的东西一一打包。”

  锦旗满墙。

  是因为透明,因为创新,因为温暖,因为真情……

  就要走了,离开居住20载的地方,再看一眼那熟悉的院落与邻居。一位家住84弄的老教授,竟于“不知不觉”中,来到动迁基地办公楼,如站在讲台上表扬学生一般,出自肺腑,送给了工作人员八个字:“热情服务,非常感谢!”

  真心一躬。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