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3-23 13:21:35人浏览
问题描述:
中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753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法律分析:中国公民应履行的法律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024-03-23 13:21:35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2453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2,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024-03-23 13:21:1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司法考试
人浏览
可以结合具体的案情等相关证据来分析;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监督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3、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
婚姻家庭
人浏览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
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概念是,民事权利是民事法律规范规定或确认的民事主体的权利。民事义务是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民事权利与
民事权利能力
人浏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一、概述基本权利是权利宪法化的一种结果,构成了权利的宪法地位。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的一种行为。根据权利所表现的内容
其他民事权利
人浏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法律面前的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按小区公示的收费标准计算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2,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让社保部门帮助查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社保卡办理分为本地户口办理和异地户口办理两种。1、户口在本地的只需要准备身份证即可前往四大国有银行办理。2、户口不在本地可以去就近的照相馆,可以出具办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