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能帮忙解决劳动疑问吗

更新时间:2024-01-15 21:26:15人浏览
问题描述:
您好,请问能帮忙解决劳动疑问吗
9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马晓敏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四川成都·电话-138-0803-7507
你好,具体什么劳动疑问,你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本人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十多年,对于劳动纠纷处理有较多经验,建议来电详询
2024-01-15 21:26:15
周清智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四川成都·电话-134-0841-2645
您好,可以协助处理的,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2024-01-15 15:47:17
周刚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四川成都·电话-153-9764-7510
你好 具体什么情况 可以详细的沟通下
2024-01-15 15:42:21
时金凤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广东深圳·电话-137-1390-3834
你具体咨询劳动纠纷哪方面的法律问题呢
2024-01-15 16:22:59
殷万亮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四川成都·电话-156-0823-6103
你好,你具体说说你的诉求,点我头像
2024-01-15 15:44:05
四川烨律事务所律师 咨询我
服务地区-四川成都·电话-185-8158-1888
你好,涉及的情况说一下呢
2024-01-15 15:42:01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8611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劳动纠纷找以下部门解决:
1、找委员会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的找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子做分析并做出仲裁;
3、双方当事人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服或有异意,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请劳动纠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
【基本原则】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协商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
【调解、仲裁、诉讼】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4-01-15 15:37:15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4423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劳动纠纷应该找以下部门解决:
1、找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的找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
3、双方当事人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服或有异议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请劳动纠纷诉讼。
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协商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4-01-15 15:36:31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7758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劳动者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来解决劳动争议: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4-01-15 15:36:23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通过什么途径解决问题
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通过什么途径解决问题
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通过双方协商、申请调解、提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途径解决问题。劳动争议可追诉一年的时间,如果仲裁时效有中断的情况下,是可以重新起算的。
劳动争议处理
人浏览
遇到劳动纠纷:1、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申请调解的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纠纷发生后可以用什么途径解决问题
劳动纠纷发生后可以用什么途径解决问题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解决途径:一、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二
其他
人浏览
劳动合同法疑难问题解答
劳动合同法疑难问题解答
本文中的问题系劳动合同法论坛http://www.laodongfa.net.cn版主王荣律师提出来的,做的解答,王荣律师提出来的问题均是劳动合同法中富有争议的
劳动合同法解读
人浏览
如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常见的疑难问题
如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常见的疑难问题
近来,劳动争议案件中的疑难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一部分具有共性。对于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是法官和劳动争议当事人需要面对的“难题”。一、待岗期间的劳动者能否
劳动法案例
人浏览
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泛指与劳工事宜有关的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各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能力去哪里鉴定呢
劳动能力去哪里鉴定呢
劳动能力可以去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
劳动法
人浏览
北京怎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北京怎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核心提示:受工伤的职工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由职工提出申请,企业填写申请表,并提供规定的材料,经审核后,作出鉴定结论,并将结论结果通知申请人。下面,法律快车小
行政管理
人浏览
劳动纠纷应该通过下列办法来解决:产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者依法起诉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请问是遇到什么具体的情形了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这个情况直接打12333去投诉
全部8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关系是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来认定的。当事人如果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而产生争议的,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争议在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劳动纠纷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2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需要详细了解情况才能判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车辆不过户的后果:1、使用者不能拥有车辆所有权;2、容易发生车辆所有权的纠纷;3、出了交通事故的,车辆的原户主需要承担责任;4、使用者不能办理车辆年检等手续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公司又聘用你去上班,该公司应该给你买社保吧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院判决书不需要当事人签字也生效。不签字法院可以用其他方式送达,比如留置送达,那样同样视为已经送达。如果当事人在15天内不上诉,判决照样生效。如果当事人不认可判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您好,可以协助处理的,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是否经过庭前调解,双方达成协议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会影响政审。如果受到治安处罚了,公安机关查到后不会出具无违法犯罪证明,会影响到政审,通不过政审是不予录用的。一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政审不合格:1、有反对四项基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这个法律问题需要看你这边的情况,再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解答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