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权债务动态 > 为何要推进存量债务置换?

为何要推进存量债务置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18 10:15:13 人浏览

导读:

核心提示:随着财政部万亿地方债置换计划出炉,我国地方存量债务的治理大幕正式拉开。什么是存量债务置换?为何要推进推进存量债务置换?从当下形势看,推进存量债务置换,既是出于规范地方政府负债的要求,...

  核心提示:随着财政部万亿地方债置换计划出炉,我国地方存量债务的治理大幕正式拉开。什么是存量债务置换?为何要推进推进存量债务置换?从当下形势看,推进存量债务置换,既是出于规范地方政府负债的要求,也是应对还债高峰期来临、不断降低融资成本的必然。

  地方债面临集中兑付之时,此举可以缓解地方偿还压力,也有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

  随着财政部万亿地方债置换计划出炉,我国地方存量债务的治理大幕正式拉开。

  所谓存量债务置换,就是在财政部甄别存量债务基础上,把原来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变换成政府直接债务,同时将理财产品等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低利率、长期限的银行贷款。

  因此,延长债务期限和发行低成本债券替换原来的高成本借贷是其核心内容。

  目的也很明确。

  一是通过置换,降低政府还款的压力;

  二是减少政府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占用,进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在这种债务置换模式下,虽然债务规模没有减少,债务人还是地方政府,债主也主要还是银行,但债务期限由短变长,高利率变低利率,不但还债有了缓冲时间,债务成本也降低了。在地方债面临集中兑付之时,此举可以缓解地方偿还压力,也有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低。

  从当下形势看,推进存量债务置换,既是出于规范地方政府负债的要求,也是应对还债高峰期来临、不断降低融资成本的必然。

  一方面,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新的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替换存量债务,财政部万亿地方债置换计划正是对此的积极响应。

  而随着新预算法的修订通过,今后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债券来举债,想要更好地推进存量债务的续作和发行新债,在甄别存量债务基础上进行地方债置换,促使地方债务透明化,是基本前提。

  另一方面,应对陡增的地方债务压力更是当务之急。

  近几年,我国已进入还债高峰,但地方财政吃紧导致还债能力明显降低。卖地收入剧减就是一个明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土地购置面积27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三成;土地成交价款699亿元,同比下滑也是三成。如果全年的成交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不过4000亿—5000亿的水平,而往年高达3—4万亿。

  土地财政萎缩之猛可见一斑。在这种局面下,推出地方债务置换计划,将一些即将到期的银行贷款,比如说3—5年的置换成7—10年的,对那些被短期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地方政府来说,显然就是救命之水。据有关统计,1万亿元的债务置换,一年可减少地方政府利息400亿—500亿元。这不但可有效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成本,缓解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大大降低债务流动性风险,而且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财力用来加大其他民生工程投入。

  地方债务置换对地方政府是重大利好,对银行又如何呢?

[page]

  短期高息资产转换为长期低息资产虽会带来利息上的损失,但却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考虑到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6个季度上升,相对于可能的利息损失,地方政府债务才是银行最大的心头之患。何况原来的高息贷款也有不确定性,未必都能兑现,换成债券降了息但也减少了不确定性,信用风险大幅降低,长远看还是利好。也正因为此,万亿置换债落地之后,股票市场上银行股不跌反涨。

  财政部明确,此次债务置换的范围是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确定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的部分。这说明,从债务置换的角度看,今年1万亿元可能只是个开始。因为这里说的是2013年底审计时已经确认的债务,而在此之前产生2015年以后到期、在此之后至2014年底产生的那些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也可能会采取同样的置换方法。

  另外,债务置换只是化解存量债务方式的一种,针对的是被中央政府认定的部分,更多的债务恐怕还要按照商业规则处理,而中央政府没有兜底义务。比如,对那些有一定收益或者可以改造成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的项目,可通过PPP模式化解,还有一些债务需要地方政府与银行按照契约原则进行谈判寻求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打破刚性兑付将不可避免,对整肃地方财经纪律,控制地方举债冲动,规范地方发展行为,有极强的警示作用。

  原标题:存量债务治理大幕拉开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